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4天,平均为2天,临床表现一般为突发高热、咳嗽、咽痛,可伴寒颤,部分感染者可出现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可进展为重症危及生命。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常引起季节性流行。本市流感多为冬春季流行,也就是每年的10月至第二年3月为流行季节。
如何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
流感 |
普通感冒 |
|
致病原 |
流感病毒 |
鼻病毒、冠状病毒、细菌等 |
流感病原学检测 |
阳性 |
阴性 |
传染性 |
强 |
弱 |
发病的季节 |
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 |
季节性不明显 |
发热程度 |
多高热(39-40℃),可伴寒颤 |
不发热,或轻、中度热,无寒颤 |
发热持续时间 |
3-5天 |
1-2天 |
全身症状 |
较重,表现为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 |
轻或无 |
病程 |
5-10天 |
5-7天 |
并发症 |
可合并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等 |
少见 |
如何区分流感与新冠?
相同点 |
上呼吸道症状相似,例如咳嗽、流涕、咽痛等 |
|
不同点 |
典型症状 |
流感的典型症状是发烧与全身肌肉酸痛,而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轻症与无症状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这些情况 |
味觉嗅觉 |
新冠可能导致嗅觉、味觉的异常,部分新冠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与结膜炎的症状,这些在流感中较少见 |
|
重症及肺炎 |
非重症的新冠患者发生肺炎的情况比流感多,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而言,感染流感后出现肺部疾病等重症的案例比新冠少 |
流感防控重点人群
· 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较多,因而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除了接种疫苗,在日常生活中大众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应用清水和肥皂洗手,时间不少于半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均衡饮食、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的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加强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在流感高发期,尽量少去拥挤的公众场所;如出现有类似流感的症状,应尽可能不要去上班/上课,并尽早诊治。
为何儿童更容易感染流感?
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托幼机构为集体场所,一旦有流感病例,很容易就导致疾病的传播;
第二,儿童患流感后排毒时间也就是传染期比成年人长;
第三,儿童自然感染流感病毒机会少或未接种疫苗,机体缺乏抵抗流感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
第四,儿童自身呼吸道发育不健全,且自身免疫系统处于发育状态,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
第五,儿童不能完全做到咳嗽遮住口鼻、勤洗手等,加大感染病毒风险。
家庭内儿童如何做好预防措施?
家庭内有儿童时,从外界和工作场所携带的病毒可能使他们受到感染,建议上班的人进入室内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和漱口。还有就是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建议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如果家庭内有人患病,要避免和小孩近距离接触,如果无法避免接触,病人尽量佩戴口罩或保持2米以上距离。如果儿童出现流感样症状,注意观察儿童病情,对于持续高热者应予以物理降温,如发现精神变差、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提示病情加重,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