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 来源:新邵县
  • 作者:新邵县
  • 更新时间: 2024-09-13 11:58
来源:新邵县 更新时间: 2024-09-13 11:58

新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

新邵县人民政府

20244



1

第一部分《纲要》实施总体情况评估 3

一、主要指标执行情况 3

二、发展战略推进情况 9

三、重点任务实施情况 11

四、重大项目实施情况 27

第二部分《纲要》实施中主要问题和挑战 28

一、我县十四五规划执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28

二、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对我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30

第三部分 关于项目库项目调整方案 33

第四部分 进《纲要》实施的主要措施 34

一、我县未来空间布局的趋势 34

二、我县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36

三、推进《纲要》实施的主要措施 40

附件1《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说明 50

附件2新邵县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汇总表 53


《新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新邵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20215月印发实施。开展《纲要》中期评估,是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的法定程序,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开创新时代新邵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举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要求,按照省市的工作部署,我县20234月中旬启动了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新邵县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和专班,由县发改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对标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央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二是县人大财经委、县发改局主要负责人带队深入到县直各单位和乡镇开展了调查研究,先后召开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民生、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其他领域相关部门等7场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三是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对26项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库中期执行情况开展评估分析。

20236月底形成了初稿,之后广泛征求县直部门和乡镇意见,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纲要》中期评估报告。《纲要》中期评估重点为《纲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重大任务进展情况以及重点项目落实情况,总结《纲要》前半期执行情况,深入剖析实施中的问题及成因,依据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全发展环境变化,提出优化《纲要》后半期实施对策建议,进一步强化《纲要》发展战略导向作用,确保《纲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第一部分 《纲要》实施总体情况评估

《纲要》实施两年多来,面对经济下行、多轮疫情、极端旱情等诸多挑战,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大力实施二巩固三创建四大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确定的各项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进展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县信访局被评为全国信访积案化解专项工作先进集体,潭府乡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全县文旅、商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知识产权、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信访工作等工作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耕地抛荒治理、财源建设、生态环境、招商引资、数商兴农、公安、司法、工会、税务、法院等多项工作获评全省先进

一、主要指标执行情况

《纲要》提出26主要经济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9预期性指标17项。截至20236月,总体完成情况较好21项达到序时进度,4完成有困难1项指标统计方式调整见表1

(一)21项指标达到序时进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进出口总额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人均预期寿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森林覆盖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二)4项指标完成有困难: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规划目标为年均增长8%我县2021年、2022年分别增长7.1%4.6%两年平均增长5.85%,低于规划目标2.15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从政策层面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中央到地方,经济增速均出现一定程度放缓;从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的41项基础指标来看,十四五以来,我县一、二、三产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2021年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增长7.6%,1.7%,10.1%2022年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3%5.6%4.8%,下滑明显。从拉动经济三驾马车来看,投资方面,受到化解政府债务和民间投资下滑影响,我县投资2021年、2022年分别增长-8.4%9.5%。消费方面,当前经济不景气,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我县2021年、2022年分别增长14.1%2%。进出口方面,我县一些进出口行业和骨干企业在疫情中影响很大甚至倒闭,加之外贸形势影响,我县2021年、2022年分别增长27.1%-58.03%,拉低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

2.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规划目标为2025年达到33%我县2021年、2022比重分别16.82%17.27%低于序时进度

要原因:由于历史原因,我县制造业规模不大、门类不多,多为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导致制造业增加值基数较小,2021年和2022年,受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制造业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制造业增加值处于低速增长状态。

3.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规划目标2025年达到65%2021年、2022年分别为62.39%58.75%低于序时进度。

主要原因:十四五以来,受到宏观经济形势下滑、新冠疫情、民间投资意愿不强、招商引资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我县产业投资出现断崖式下跌,2021年、2022年产业投资增速分别是-22.6%3.2%,远低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2021年、2022年分别增长-8.4%9.5%),导致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年走低。

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规划目标为2025年达到50%,我县2021年、2022年分别为45.31%45.96%,低于序时进度

主要原因十四五以来,我县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偏高,还本付息、刚性支出压力较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受到严重影响,县城、中心镇发展缓慢,导致城镇能级不高,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能力不够,吸引力不强。同时,由于工业化程度不高、服务业不强,县城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意愿不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加之我县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年流入邵阳市中心城区的城镇人口较多。

(三)1项指标统计方式调整。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规定,最终消费支出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指标由国家层面统一统计公布,省市县层面不再统计


1 《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

2025

目标值

2021年完成情况

2022年完成情况

2023

1-6

中期评价

属性

备注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4

≥8

7.1

4.6

2.7

完成困难

预期性

2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6.5

58879/

未反馈

年度指标

达到序时进度

预期性

该指标2021年开始统计,下一年度末反馈上一年度数据,故暂没有增长率

3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3.9

33

16.82

17.27

13.64

完成困难

预期性

4

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63

65

62.39

58.75

47.44

完成困难

预期性

5

最终消费支出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

65%

省市县 不统计

预期性

国家统计局2021年规定,该指标由国家层面统计公布,省市县层面不再统计

6

进出口总额增长(%

30.7

60

27.1

-58.03

220.4

达到序时进度

预期性

7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4.3

4.5

4.55

4.73

3.79

达到序时进度

预期性

8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4.1

50

45.31

45.96

年度

指标

完成困难

预期性

9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12

78.49

25.3

年度

指标

达到序时进度

预期性

10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

3

1.66

2.24

2.45

达到序时进度

预期性

11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0

25

27.9

28.1

28.85

达到序时进度

预期性

1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6.9

8

9.7

6.7

6.7

达到序时进度

预期性

13

城镇调查失业率(%

4.5

<4

3.29

2.84

年度

指标

达到序时进度

预期性

14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8

11.9

11.8

11.9

年度

指标

达到序时进度

约束性

15

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8

2.5

2.14

2.22

年度

指标

达到序时进度

预期性

16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0

95

90.44

91.47

年度 指标

达到序时进度

预期性

17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4.5

0.5

2.53

年度

指标

达到序时进度

预期性

18

人均预期寿命(岁)

79

78.3

未反馈

年度

指标

达到序时进度

预期性

该指标2022年数据市卫健委尚未反馈

1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幅(%

完成省定任务

3.8

3.6

年度

指标

达到序时进度

约束性

20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完成省定任务

年度

指标

达到序时进度

约束性

该指标数据市里尚未反馈

21

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0

93.7

96.7

年度

指标

达到序时进度

约束性

22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

100

100

100

100

年度

指标

达到序时进度

约束性

23

森林覆盖率(%

57.98

≥58

57.98

57.98

年度

指标

达到序时进度

约束性

24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30.4

29

31.5

31.09

年度

指标

达到序时进度

约束性

25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标准煤)

320

330

325

年度

指标

达到序时进度

约束性

26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人/亿元)

0.069

[-33%]

0.068

0.043

年度

指标

达到序时进度

约束性

累计下降26个百分点


二、发展战略推进情况

《纲要》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大力实施特色工业立县、乡村振兴强县、全域旅游活县、融城提质靓县发展战略,并明确了具体的实现路径,截至20236月底,《纲要》提出的发展战略有序推进。

1.“特色工业立县成效显著。十四五以来,我县紧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产业体系,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建设,着力优化投资环境,着力包装一批产业重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医药康养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全力创建雀塘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全省特色县域经济强县,进一步树立特色工业在新邵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地位。截至202212月底,全县独立核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64家,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十四五以来,全县累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04.3亿元,完成工业固投128.9亿元。

2.“乡村振兴强县稳步推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我县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总量、吸纳就业总量以及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总量三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十四五以来,全县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园7家,市级特色产业园11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356潭府乡被认定为国家级产业强镇,兴盛茶业的宝庆桂丁茶被认定为湖南老字号截至2022年底,全县有农产品加工企业505家,实现产值130亿元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44个,清水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小河村获评2023年度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3.“全域旅游活县进展顺利。十四五以来,我县克服新冠疫情对旅游产业的影响,通过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环境,努力拓展旅游产业新领域、挖掘旅游产品新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文旅经济快速增长,我县被正式认定为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白水洞、岳坪峰、白云岩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旧石器时代生态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文旅活动精彩纷呈,先后举办了策游潇湘、出花YOUNG”湖南文旅推广和国潮正当时、端午民俗文化剪纸作品展等活动,岳坪峰玄本村清水村旅游线路纳入全省首批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中共湘西南特委旧址被授予湖南省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巨口铺镇被评为第六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严塘镇花亭子村入选第四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十四五以来,全县共接待游客844.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43亿元,青龙首峡谷、茶马古道邹毕兆故里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1年,我县文化和旅游工作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2023年,我县被评为中国健康旅游名县

4.“融城提质靓县蓝图初现十四五以来,全面推进县城与市城区对接,通过交通融城、产业融城、民生融城,提高新邵城镇品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区人口聚集;通过全方位、多途径融城,促进新邵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激发消费活力,开创县市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和城乡融合的全新局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和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工程,加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现代化气质。扎实推进巩国卫创国文,广泛开展星期五大扫除和志愿服务,网格化管理、控违拆违、交通顽瘴痼疾整治成效持续巩固,在2022年全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居55个同类县市第三位。

三、重点任务进展情况

我县《纲要从七大方面,确定了23项重点任务。截至20236月底,《纲要提出的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基本实现中期目标。

(一)全面激发动力活力,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聚集

1.创新动能加速集聚围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大力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发展计划,积极培育智能制造、循环经济、现代农业等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电子信息等领域,全面梳理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需求,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广信科技变压器绝缘纤维材料被认定为全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科瑞生物入选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创新能力100强,植物源胆固醇项目获科技部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最高奖,为全省唯一。构筑集聚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实施大美新邵人才行动计划,大力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2023年上半年,全县完成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速19.5%;财政科技投入0.75亿元,同比增长24%十四五以来,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县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24家,研发投入新增备案企业36家,研发投入251.07万元,全市排名第三;新增市场主体16815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9件,完成专利授权29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6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06件。

2.深化改革有序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促进行政审批提质增效。全面开展放权赋权回头看十四五以来,全县共下放乡镇行政权力116项,赋权乡镇52项,赋权园区160项,梳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80项。持续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梳理规范296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在全市率先启动智慧新邵建设,全县413个村(社区)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园区机制体制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制定出台《新邵经开区工作人员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工作方案》。推进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邵阳职工疗养院等两家涉改单位改革工作。深化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等改革。积极争取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试点,创新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了我县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和立项管理,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风险防控,提高政府投资效率,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供销社综合改革被确定为联结到户、服务到户两个到户全省示范县。

3.开放合作全面推进。依托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平台,全面对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实施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行动,瞄准三类500企业和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创新招商等新模式,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吸引邵阳籍、新邵籍企业家、技术人员、能人回乡投资兴业。十四五以来,全县共新引进项目182个,合同引资421.36亿元,被评为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县。实施对接自贸区提升大平台行动,推进新邵经开区保税仓、监管仓等对外贸易平台建设。壮大科瑞生物、湖南广信、鸿宇发制品等外向型龙头企业,加快建设海外仓、中转基地,实现从单一企业走出去向产业链走出去转变。十四五以来,全县累计实际使用内资242.54亿元,利用外资2959.8万美元,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9.4亿元。

(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1.特色优势工业大力发展。围绕特色工业立县战略,优化工业布局,以新邵经开区为主体,重点推进资江两岸产业园、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农产品加工、新材料、轻工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推进循环经济、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积极推进智能装备制造提升工程、智能家居家电(电子信息)赋能工程医疗器械产业建设工程、专精特新倍增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广信科技、凯通电子和众德科技等企业被评为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瑞生物、众德科技、潇龙机械、凯通电子、广信科技5家企业进入全省上市后备资源库,其中3家企业进入省科创板后备库;有色金属循环综合利用产业集群代表邵阳市以第一名成绩通过全省产业集群答辩,纳入全省中小工业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对象名单。2023年上半年,全县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28.9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实现利税总额8.19亿元,利润总额6.02亿元

2.五好园区建设扎实开展。紧抓五好园区建设,奋力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新邵经开区围绕主一特产业的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完成园区土地利用清查,通过嫁接盘活、倒逼规范等措施进一步实现了土地高效利用。2023年上半年,新邵经开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45.77亿元(入园企业总数达到501个),同比增长15.05%,其中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26.57亿元,同比增长14.5%,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3.36亿元,同比增长29.04%,税金4.71亿元,同比增长29.69%;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06亿元,同比增长2.54%十四五以来,策划包装产业项目62个,新签约项目41个,新开工重大项目18个。2023年上半年,雀塘产业园实现规模工业产值26.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税收1.72亿元。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列入邵阳市九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正式纳入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参加省工信厅产业集群答辩赛,获小组第一名并顺利进入决赛。中安安华一期10万吨再生铜、鸿腾铝业一期10万吨铝棒等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其中中安安华再生铜资源化利用列入省三高四新重大产业建设项目。

3.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继续巩固产粮大县地位,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以来,建成高标准农田10.77万亩,县级万亩核心示范区4个,治理耕地抛荒0.2万亩,被评为全省耕地抛荒治理先进县。大力发展中药材、蔬菜、休闲农业一特两辅农业产业,创建省市农业特色产业园3个,获评第三批湖南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截至20236月,全县各类生产基地达40.4万亩,其中中药材10.8万亩、特色果蔬9万亩、茶叶2万亩。2022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76.76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31.09万吨,出栏肉猪80.13万头。注重农业生态系统修复,十四五以来,全县完成受污染耕地治理8.03全国重点实验室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100亩低镉水稻新品种试种成功。

4.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结构,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县域金融、电子商务、农业服务、托幼养老、文旅康养等7大服务业。商贸流通领域蓬勃发展2022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52%十四五以来,全县培育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23家,限额以上商贸大个体29家。金融商贸加快发展,2021年、2022年银行存贷比连续两年全市县级第一。县工商联被评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湾田广场步行街被评为首批湖南省示范步行街。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大融富润等物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改造升级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有效助力解决农村线上购物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和农产品销售的最初一公里运输问题。十四五以来,全县建成县城商业体系服务中心6个、乡镇商贸中心36个,完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改造,数商兴农工作获评全省优秀。注重培育壮大平台经济、网红经济、网络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高端民宿、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为主的新服务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县消费全方位升级。开展新邵资味年货节、51汉服文化节、粽情端午节等各类促消费活动50余场。2023年上半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6亿元,同比增长7.8%十四五以来,全县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6亿元。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空间持续拓展

1.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加强县城设施建设推进南部城区骨干道路及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及其南延邵阳骨干路网等配套设施的融合对接。扎实推进巩国卫创国文,广泛开展星期五大扫除和志愿服务,网格化管理、控违拆违、交通顽瘴痼疾整治成效持续巩固,在2022年全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居55个同类县市第三位。稳步开展城市更新,十四五以来,全县建成城市公园2个,改造老旧小区31个,新建燃气管网8.4公里、新改建污水管网5公里、完善供水管网67公里,新增县城区停车位110县自来水公司老旧管网更新改造项目(一期)21个子项目改造全部完成;县城智能停车场及配套设施(一期)项目有序推进;G207新邵县绕城公路(含沙湾大桥已完成项目选址

2.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推进七大专项行动,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牢牢守住易返贫致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底线。截至20236月底,全县纳入监测对象34869597人,对所有监测对象安排有帮扶能力的干部通过强化就业、健康和易地搬迁后扶等措施,一对一进行精准帮扶。十四五以来,全县脱贫人口务工总人数累计达48238人,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39家,共吸纳4807人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1833人,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总量、吸纳就业总量以及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总量三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

3.城乡融合加快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强县域公路、乡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加强城乡垃圾污水一体处理体系和冷链物流等水电路气通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功承办邵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基层社会治理现场观摩会议加强美丽屋场示范点建设十四五以来,全县农村危房改造302共清理陈年垃圾9.98万吨改建农村户厕3000

(四)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高质量发展短板不断补齐

1.交通基础网更加便捷。铁路方面,积极争取广清渝高铁经邵阳站至邵阳北站段纳入国家铁路建设规划,配合市发改委编制邵阳市轨道交通国土空间规划。机场方面,推进通用机场建设,邵阳市中心通用机场完成大部分前期工作。公路方面,积极争取新冷邵高速公路纳入省厅十四五规划库,G207新邵县绕城公路(含沙湾大桥),已完成初步设计勘探工作,S236新田铺镇、巨口铺镇、龙溪铺镇改线工程,已列入省厅中长期规划,S334雀塘-小塘-巨口铺-长关部分路段已建成通车,S326(淘金桥至张家冲)已列入省厅中长期规划,S232太芝庙至雀塘一期潭府至雀塘段已竣工通车,二期太芝庙至谭府段工程正稳步推进,塘口至白水洞旅游公路已完成交工验收,S244新邵县太芝庙至雀塘公路二期工程稳步推进,重要县乡道改造大坝至清水公路、白云铺至白云岩公路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长冲铺至柏水已完成路基工程,花桥至涟源公路正全力推进施工。十四五以来,全县共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含乡镇通三级路、资源产业路、新村与撤并村便捷连通路)243公里。加强公路养护,确保了辖区道路安全畅通,道路干净整洁。十四五来,修补路面6.75万余平方米,清除塌方12.56立方米,挖路肩54.2万平方米,清理水沟553千米水运方面,加强资水流域航运建设,积极争取资江新邵段500吨航道建设项目纳入省十四五航道建设规划。

2.能源保障网逐步增强。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加强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全县屋顶光伏电站建设有序开发太芝庙风电场、岱山风电场项目已通过省发改委核准立项;加快蓄能项目特别是抽水蓄能项目规划建设,抽水蓄能项目目前正在积极争取进入国省级规划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建设,新邵垃圾发电项目已投产发电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全面推进电网升级改造,优化110千伏网架结构,优化35千伏变电站单电源网架,推进10千伏线路改造和台区改造,完善电网输送体系。加快公共运营类新能源车辆推广,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加强能源项目管理,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县城公交车辆全部更换新能源汽车,国省交通干线36充电桩、中石化1座充电桩场站及36座加油站充电桩、湘运公司12客运充电桩陆续启动建设。天然气已覆盖县城区中心区域,雀塘、坪上城镇天然气管网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3.新型信息网加快布局。加快建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挥信息化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信息化便民惠民利民。布局优质高效新基建加快产业园区、城区和重点景区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5G应用,推动信息基础设施成为新建建筑物标配,支持园区信息化改造升级。十四五以来,全县开通5G基站39个,实现所有行政村5G“村村通全面通达。在医疗健康、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打造示范应用场景。

4.水利安全网织密织牢。筑牢水利安全网。高标准推进主要支流防洪能力建设,加快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保障体系。十四五以来,重点推进新邵县资江县城防洪河段治理工程、新邵县中型水库除险加固、新邵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新邵县颜岭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新邵县酿溪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等一些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城市第二水源及备用水源建设,实施3处供水工程(雀塘镇梅子坝水库供水工程、雀塘镇仁和村供水工程、新邵县白水洞供水工程),惠及人口1.85万人。完成全县38座小型水库水雨情监测及视频监控设施建设任务;完成23座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任务。

(五)生态环境有效改善,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巩固

1.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大持续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强资江水生态涵养带保护,不断优化生态安全格局,重点加强白水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岳坪峰国家森林公园、筱溪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实施生态公益林及天然林商品林保护工程,加强岱山国有林场、大形山国有林场、龙山国有林场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加强坪上镇、大新镇、陈家坊镇、雀塘镇及大形山国有林场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沿境内沪昆高铁、娄怀高速、二广高速、邵坪高速、207国道、236省道、资江干流、石马江干流等区域建设生态廊道,积极探索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加强坪上镇、巨口铺镇、严塘镇、潭溪镇、新田铺镇等区域石漠化综合治理。

2.加强重点领域环境治理。抓好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完成了三郎庙铅锌锑矿、鸿发采石场环境问题整治;抓实环保督察整改,对中央、省级环保督察交办和反馈的系列问题都按时序要求完成了整改销号。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利剑行动获评全省优秀;2021年、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超过340天,国省控断面水质年均值达类标准。落实资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强化资江流域系统治理。加强龙山河流域与石马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削减重金属排放量。推进雀塘循环经济工业区、龙溪铺石材加工区域等重点区域达标排放。十四五以来,全县完成农村绿化美化工程造林1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7.98%建设绿色通道879公里、绿色水道75公里;成功创建4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和6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

3.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水生态恢复。推进城乡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建成完善了覆盖城镇的截污管网体系,在重点建制镇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推进农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有效推进河长制”“林长制有力落实,月清三地两矿持续推进,完成营造林11.52万亩,绿色发展的名片愈发靓丽。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34项评价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创建验收标准

(六)不断保障改善民生,高质量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1.教育优先落实到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初中毕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与优秀率进入全市先进行列,2022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较去年增长13%双一流高校录取率增长20%,新邵职中对口高考创历史新高。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十四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办学条件改善建设资金3.08亿元,新建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创建市级示范幼儿园3所,新增公办园学位1408个;新建酿溪镇四小、新航中学教学楼,新增城区公办学位2850个;严塘镇中学等6所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小塘镇柏林小学等4所学校进行了优化提质;累计实施公办学校校舍维修项目169个。创建省级示范性标准化寄宿学校5所、市最美校园1所,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2361个。建成全市最大规模的研学与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白水洞研学实践基地,强化三通两平台和教学功能室建设。积极改善食堂环境,全县中小学校100%实现明厨亮灶。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中高考改革全面实施,学生五项管理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全面推进。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立健全城乡均等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科学制定符合县情的就业创业帮扶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吸引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回县自主创业,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提升竞争力。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本信息库和持续跟踪服务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建立农民工服务保障与监测预警平台。积极开发县域内就业岗位,扩大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规模。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入乡创业。推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扎实做好易地搬迁人口就业帮扶。加大特殊就业群体扶持,持续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等途径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十四五以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225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完成19479人。全县新增发放创业贷款228户共3790万元。带动就业684人,职业技能培训5834人、创业培训2302人。2021年和202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3.29%2.84%,控制在4.5%之内。零就业家庭动态全部清零。

3.健康新邵建设加快。统筹城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供给水平,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医疗服务水平;按照省、市、县防控工作部署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顶住多轮疫情冲击,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强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全县共接种新冠疫苗1014047剂次。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设备提档升级,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主体工程完成,县红十字会医院搬迁工作全面完成;县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积极推进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全县15家建制乡镇卫生院均已建成中医馆,能开展4项及以上适宜技术服务的村卫生室达283家,基本满足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健康新邵信息平台完成试点并正式上线。继续贯彻执行医药体制改革政策,抓实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全县共采购药品6800余万元,为群众让利1300余万元。积极提升医疗服务基础建设,新增医疗和养老床位100个。进一步完善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积极组织各镇乡卫生院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参加省、市卫健委的各项业务培训。

4.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截至2022年底,全县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4万人和63万人,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健全民生兜底保障,十四五以来,全县新增低边家庭6722302人。提高社会救助标准,累计发放低保资金7891.63万元、特困资金3304.32万元、临时救助资金1391.4万元、临时价格补贴278.79万元。打造了小塘镇等3个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完成五泊山烈士陵园提升改造,新建了陈家坊等五个乡镇烈士陵园。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县养老服务综合指导中心建设和雀塘镇敬老院提质改造工程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陈家坊镇稠树山村等2家老年驿站投入使用。陈家坊镇区域性敬老院主体工程竣工,邵阳雨泉老年康养中心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完成15个乡镇养老机构安联体建设,完成15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完成社区养老互助设施32家,166名精神特困人员实现集中供养,高质量完成3200人居家养老服务任务。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加强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制定《新邵县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2022护航邵蕾·共筑未来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加大贫困两癌妇女救助力度,制定《新邵县农村适龄和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实施方案》,农村妇女和城镇低保家庭妇女两癌检查人群覆盖率达到100%

5.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以建设文化强县为核心,加强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区域文化高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现乡镇全覆盖;全县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制建设全部完成并正式运行;新邵体育馆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并全面开放,全县各类文化场馆、文化站、村(社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均实行免费开放制度。新建城区休闲文化广场4个。成功推送《新农村赞歌》等四幅作品参加湖南省文旅厅组织的艺心向党云游湖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创作和征集活动;创作小戏作品《书屋情深》参加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群文专场;策划了湖湘文化进万家《盛世欢歌》等一系列文艺活动,筹划了2022年度文化活动,创作系列清廉新邵文艺作品,出版了大美新邵文艺作品选集。在全县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月等演出活动150场次。圆满承办邵阳市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积极选拔队伍参加健康湖南全民健身运动会,多个项目取得较好成绩。跆拳道、皮划艇、赛艇等项目在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均取得优异成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龙山药王医药文化成功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共湘西南特委旧址成功申报湖南省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高质量发展底线牢牢守住

1.平安建设扎实推进。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和新时代县域警务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从严抓好禁毒和反电诈工作;集中治理重复信访,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加快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152治重化积交办件全部化解连续2年创建成为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县信访局被评为全国信访积案化解专项工作先进集体。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全面提升,获评全省平安建设重点推进县,连续15年保持全省平安县称号。

2.安全形势平稳可控健全安全生产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聚焦道路交通、防溺水、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有关专项行动,制定相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可控,2022年,道路运输安全隐患清零行动考核全市综合排名第二;交通顽瘴痼疾整治年度考核全市排名第六,被评为优秀等次,十四五以来未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建立了高效应对自然灾害、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3.债务风险底线守住。实施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有序推进政府债务化解和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坚决确保隐性债务只减不增,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保障三保支出,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债务还本付息运转正常,未出现债务风险事件。积极开展了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节约财政资金,推进财源建设,进一步树牢了过紧日子思想,初步建立了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十四五以来,全县三公费用年均下降15.2%

四、重大项目实施情况

十四五期间,我县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五大领域谋划重大项目378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159.71亿元。按建设阶段划分,新建项目259个,占比68.52%

从推进情况来看,378个重大工程项目有91个项目需要调出项目库,58个项目需要调进项目库,剩余345个重大项目中,已开工建设的项目177个,开工率为51.3%尚未开工的项目167个,占项目总数的48.7%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48项目调出和未开工的主要原因:一是项目库里部分项目是中长期规划的远景项目,也是我未来几年乃至长期努力发展的方向,在当时策划时还停留在概念的研究包装阶段,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十四五期内难以实施;二是部分项目建设资金短缺,为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大量被压缩,部分项目招商引资也未成功,导致项目不能实施。三是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不快,土地等要素保障不到位,导致一些项目进展缓慢,不能如期开工建设。

第二部分 《纲要》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纲要》执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以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县经济也进入减速换挡、结构调整与动力重塑的新阶段,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从十三五时期的8%左右逐步回落至2022年的4.6%2023年上半年下降到2.7%排全市第8总体趋势上较难再保持高速增长。《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4项低于序时进度。后两年,从外部环境来看,原材料价格上涨,短期风险与中长期风险叠加,经济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交织,供给需求两端承压,经济增速或进一步放缓,从内部来看,重点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增长乏力,居民消费意愿不浓,消费高速增长难以为继,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

2.实体产业发展存在短板近年来,我县产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结构不够优化、整体层次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从产业结构来看,2022年,我县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1.2:30.2:48.6,与2020年(23.6:28.7:47.7)相比,结构有所优化,但与全市平均水平(16.732.151.2)相比,一产高出4.5个百分点,二产低1.9个百分点,三产低2.6个百分点,产业呈现一产大而不强,二产齐而不壮,三产强而不旺的局面。从制造业比重看,2023年上半年全县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3.6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8.52%4.88个百分点。从园区来看五好园区创建成效不够明显,亩均效益仍然较低,2022年底新邵经开区亩均生产总值、亩均税收分别为111.71万元/亩、11.79万元/亩,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167.24万元/亩、16.94万元/亩);园区助推动产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载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不多。

3.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以来,我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偏高,还本付息、刚性支出压力较大,待实施的重大工程资金投入巨大,想干事与无钱干事矛盾突出,平衡财政收支的压力大。同时,招引的企业、项目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税收贡献有限,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政策实施有利于长期涵养税源,但对财政增收有影响。

4.城乡均衡发展仍需发力农村在医疗、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相对薄弱城区交通短板依然突出,水利设施建设、安全饮水保障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期间虽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但我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未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依然不小。城镇化水平偏低。中心镇发展缓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2022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45.96%,与全市53.65%相差7.69个百分点

5.民生保障存在薄弱环节。近年来,我教育、医疗、养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比如,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农村部分小学生源紧缺虚位以待、城区部分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紧缺饱和运转现象依然存在;县城城区三角地段交通拥堵问题没有解决;优质医疗资源还比较缺乏,基层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卫生专业人才缺乏,服务能力较弱生态环境方面历史欠账较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等等。

二、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对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从国际来看,一方面,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从低息进入升息时代,国际资本流动发生新变化;受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地缘政治冲突以及美国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经贸摩擦不断演化升级,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可能弱化。另一方面,中美经贸摩擦带来诸多变数。中美经贸摩擦及其后续效应仍在发酵中,对十四五后半期及十五五前期影响可能更为明显。从国内来看,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尽管外资的引入能使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时通过技术外溢形成新技术和新技能,但中国对技术外溢的吸收和转化能力相对不足,使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更多是通过以市场换利润的形式来实现。同时,疫情冲击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内需普遍不足,单一的循环模式受到严重挑战,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必然有所转变。尽管十四五前半期规划实施情况相对顺利,后半期仍有可能出现不可期的反复或波动。

这些变化既给新邵发展带来诸多新机遇,也对新邵经济转型、就业、扩大对外开放、科技发展等带来严峻挑战。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挑战。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后期阶段,而我县尚处于中等收入初期阶段,国家正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高端产业,对我县传统产业发展带来不利。二是市场经济马太效应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越高,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呈现发展趋异马太效应越明显,将更加直接地体现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新邵特殊的地理位置,创新能力受马太效应的影响,提升难度明显增加。三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挑战。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在传统劳动密集型领域中的竞争更加激烈,相比东南亚地区,我县的土地、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逐步降低,承接产业转移压力凸显。面临四大机遇:一是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国家先后实施中部崛起、一带一部、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湖南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叠加实施,有利于深化区域开放合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为新邵更好地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等区域产业梯度转移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新邵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政策红利空间。二是区位优势带来的机遇。新邵处于沪昆经济发展带、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村组公路外通内联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三是国内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随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步入升级换代阶段,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就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新邵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技术力量雄厚,同时人力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邵商资源和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能够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四是自身发展和内生动力带来的机遇。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新邵县人均GDP处于2.5-5万元的中高速增长期内,工业化、城镇化将维持较长时间的中高速增长。从国家政策来看,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国家未来投入的重点,将成为强大的动力引擎。从新邵发展现状来看,城镇化率低于全市7.69个百分点,城镇和工业发展空间很大,自身增长动力充足。

十四五后半期,新邵县要把握这一趋势变化,立足自身实际,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字经济,大力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为核心的新经济,培育新邵发展新动能;要积极培育消费市场,深度挖掘旅游休闲、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商贸物流等消费潜力,激发经济活力;要把握城市化和乡村振兴的政策优势,大力扩大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发展空间。

第三部分关于项目库调整方案

十四五规划编制时我县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五大领域谋划项目378个,本次规划中期调整378个重大工程项目有91个项目需要调出项目库,58个项目需要调进项目库。

1.项目调出情况。受国家政策调整、化解政府债务、招商不到位、建设资金短缺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县十四五重大项目库中的部分项目,难以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建议本次中期评估将91个项目调出项目库,总投资420.9亿元。

2.项目调入情况。原则上按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投资0.5亿元以上、环保项目投资0.5亿元以上、民生项目投资0.2亿元以上总体要求建议本次中期评估新增重大项目57个,总投资233.67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209.31亿元。

项目调整后,全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库共有项目345个,总投资1070.11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投资868.15亿元调整后的重大项目个数较调整前减少34个。为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有所减少,增加项目大多数是产业项目。

第四部分 推进《纲要》实施的主要措施

后期是全面完成《纲要》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阶段,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及沈晓明书记视察邵阳的讲话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政策体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勇于担当、对标落实,推进新邵高质量发展。

一、我县未来空间布局的趋势

加快推进新邵县城与邵阳市区融城发展,加快新邵与周边市县综合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把新邵打造成邵阳市北大门,提升新邵县域地位。

(一)空间布局:根据全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主体功能分区、现有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构建一主两副三极四带的城乡发展总体格局。

一主:酿溪镇。推动中心城区强心提质建设,完善宜居宜业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辐射带动全域发展。

两副:以雀塘、坪上为县域城镇体系的副中心。依托雀塘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动高铁新城与坪上镇融合发展。

三极:以陈家坊、新田铺、龙溪铺镇为支撑点,打造三个经济增长极。

四带南部城镇集聚发展带:串联小塘镇、新田铺镇及沿线地区,作为区域产业集聚带;邵坪城镇产业发展带:沿二广高速、邵坪高速、G207形成的城镇发展轴线,是邵阳市南北向的城镇、产业聚合带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城镇产业发展带:沿S236、石马江流域串联巨口铺镇、迎光乡,打造新邵县西部城镇产业发展带;资水文化旅游发展带:沿资水形成的景观旅游轴线,串联小三峡等沿线旅游资源,打造资水画廊

(二)城市布局:加快县城向北向南发展步伐,向北融合土桥片区,扩展至塘口工业园,向南融入邵阳市区。强化城市中心,培育外围城市功能核心,沿资水优化城市结构,打造一轴两带,两心五组团的空间结构。

打造沿江空间发展轴:充分利用资江资源,对岸线周边进行统一规划,塑造资江沿线空间结构与生态景观,成为串联中心城区的空间发展轴线。

聚焦城市综合发展带:以蔡锷大道大塘路、新邵大道为中线打造两条城市综合发展带,与资江两岸、新老城区组团形成协调配套,发挥南拓融城主轴线作用,打造可生长的城市结构。

推动城市中心强化:以资江两岸老城中心为城市中心,聚焦发展商业商务等功能,强化中心,加快南向融城发展。

打造五大功能组团:将中心城区划分为五个组团。大坪组团:以配套完善公共设施和发展产业为主;老城组团: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为主;沙湾组团:以居住及配套为主;土桥组团:以文化体育、商业休闲、高品质居住及配套为主;塘口组团:以发展产业为主。

二、我县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十四五后期,我县将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围绕全省“4X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全市“3X3”现代化产业体系主攻方向,聚焦改造提升装备制造、循环经济2传统产业巩固延伸现代农业、文旅康养2优势产业,加快形成新邵现代化产业体系2×2”的主体支撑。

实施新邵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1255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制造业保持中高速增长,推动工程机械、绿色矿业等传统产业焕发新生,农业种养殖、文旅康养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速壮大。全新签约产业项目资金100亿元以上,累计到位产业投资200亿元以上,四上单位总数超过500家,产业总体规模达到500亿元。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特色装备制造充分发挥新邵经开区产业集聚作用,鼓励传统机械制造企业通过应用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生产装备数字化等方式,实施技术研发、设备升级和能源利用率提升等智能化改造,打造设备加工机械制造、特色轻工、电子信息产业等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推动我县制造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借鉴邵东经验,充分运用公共服务平台和智能制造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提供信息发布、企业引进和培育、人才培养、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服务,构建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 +”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重点发展以潇龙机械、卓旺机械、世驰科技、大同门业等为龙头企业的设备加工机械制造产业;积极大力发展以东顺木业、鸿宇发制品、盛强针纺织、海旭管业等为龙头企业的特色轻工产业;重点培育凯通电子、资江电子、维客诺公司等优势电子信息企业。力争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产值年递增20%,税收年递增10%,到2025年制造业规模企业达到180家,产值达到230亿元。

2.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聚焦产业延伸往终端走坚持打造闭合式循环产业链条无缝链接式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路线,进一步延伸有色金属、再生塑料报废机动车辆综合利用、小家电综合利用四大产业链条聚焦招大引强往高端走坚持瞄准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招商引资打造全链条精深加工产业链聚焦科技创新往尖端走以鸿远金属、鸿腾铝业等龙头骨干企业为引领,引导企业走精深加工路线,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城市废旧资源绿色综合利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提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加快打造集回收、加工、研发、交易、应用于一体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全产业链条。积极发展轻质高强、节能环保、绿色安全的新材料产业,以湖南广信、科瑞生物、众德科技、仁海科技等为龙头企业,加快促进特高压绝缘材料、新型生物材料、部件化建材等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化。力争2025年底,雀塘再生资源产业园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0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收入5亿元以上,打造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力创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

巩固延伸优势

1.现代农业。继续巩固产粮大县地位,以全国首个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为平台,大力开展育种科研创新、制种基地建设及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着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做好种植养殖土特产文章,积极探索村集体优先股入股同富公司等农业经营合作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牵头,将种业农资、加工物流、终端网店、合作社、农户等一体组建农业产业联合体,打通生产、加工、营销等环节,延长产业链。创建3个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7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2个农业产业强镇和30一村一品重点村建设,形成点上创新驱动、线上辐射带动、面上扩散联动的发展格局。着力实施药材先导示范、果蔬补链、茶叶复兴、油茶提质、以竹代塑文旅康养、畜牧扩能大工程,重点以南陌生物、雨泉农业等为龙头企业发展中药材产业(玉竹、玄参);持续以宝森、红君峰为龙头培育果品(黄桃)、蔬菜产业;大力发展以华怡农业、富翔农林为龙头的油茶产业,提升发展畜禽养殖业、茶叶产业,鼓励发展竹木产业,配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业。2025年,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亿元,果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5亿元,畜牧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亿元,茶叶、油茶、竹木等特色产业链产值均突破10亿元。

2.文旅康养以文化为引领、旅游为主体、康养为支撑,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形成一核两线四片多点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一核: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A景区白水洞为核心,尽快落地一批符合景区实际、深受市场欢迎、满足游客需求的二次消费旅游项目,力争成为邵阳建设全国知名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的主阵地。两线:深挖全国非遗龙山药王医药文化特色,精心策划开发禅修静养场、森林氧吧浴、健康步道、中医保健馆等项目,打造岳坪峰国家森林公园--玄本村--清水村中医药康养旅居精品路线;依托中共湘西南特委旧址、茶马古道邹毕兆故里景区、张干故居、李芬故居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研学精品路线。四片:整合乡村特色资源打造环白水洞片”“环白云岩片”“环岳坪峰片”“环高铁新城片四大乡村文旅康养示范片。多点:以探洞、溯溪、越野推进建设川岩、三和、铜鼓岭等户外探险点;以漂流、亲子游乐、研学等为主题推进建设淘金、大团年等欢乐度假点;以农耕体验、手工制作、生态养生为主题推进建设石马江、王家坪等一批休闲旅游点;以独特建筑、风土人情推动建设雅居坑、周家大院等一批风情古村落。加强中央省市多方联动新媒体宣传,推动短视频、电影、实景演出等文化投资开发,丰富旅游+音乐、旅游+赛事、旅游+康养等新业态,积极开发生态康养产品,适时举办大型节庆活动,争取申办邵阳市旅游发展大会,推动文化、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发展。到2025年,实现旅游接待超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亿元。

三、推进《纲要》实施的主要措施

盯紧主要指标目标,抓好规划落实

对照规划主要指标中期完成情况和2025年目标任务,制定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分类施策,逐项抓好落实,对暂时低于序时进度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项指标,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制定整改方案,尽可能地在后续两年半进一步提高主要指标数值,力争2025年实现规划目标任务,对达到序时进度和提前完成任务的指标,继续巩固提高,保持好的态势,确保按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1.强化年度计划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做好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与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等年度工作方案的对接。扎实做好26项主要指标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有机衔接,对《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要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尤其是对于政府起主导作用、有效引导市场行为、便于分解和可操作性强的重大措施,抓牢重点深化落实。

2.强化财税金融政策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加强与财政预算的衔接协调,统筹安排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统筹财力可能和防范风险要求,区分轻重、缓急、主次,合理安排规划确定的任务、工程项目等,切实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按照规划明确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要求,以市场化手段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参与规划实施,更好实现规划目标。

3.强化各类政策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在产业转型、区域协调等领域出台政策须与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多个年度,各类政策牵头部门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定期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精准发力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和结构性政策,提升执行效果。

围绕重点工作任务,抓好规划落实

1.深化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发展动力活力。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引领,加大研发投入,力争每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做专做精,力争每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一批技术难题,开发一批创新产品。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探索行业应用,推动两上三化专项行动,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充分把握重大领域改革深化的机遇,根据国家、省、市改革新方向、新路径,有针对性部署推进关键性改革。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国有平台公司转型,实现法治化、市场化发展。推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高服务三农质效。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统筹盘活资产资源资金,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体制改革和农业农村改革。三是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对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新邵县城与邵阳市区融城发展,把新邵打造成邵阳市北大门。积极对接国省重大战略,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主动参与长株潭地区产业发展区域协作,加强与大湘西等其他板块的沟通交流与产业合作。主动融入湖南自贸区发展,强化交通、物流、产业对接。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和集群化发展思路,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招引三类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积极以情招商,利用湘商大会、洽谈会等节庆活动,持续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加快推进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深入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推进机制,着力提高招商落地率。五是提升外贸发展水平。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支持企业在国际贸易、物流服务、电商平台、制造加工、现代农业等领域参与跨国合作。实施对接自贸区提升大平台行动,推进新邵经开区保税仓、监管仓等对外贸易平台建设。积极对接中欧班列、中老专列、粤港澳直通车等物流通道。十四五末,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5亿美元,备案进出口企业达到90家以上,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60家以上。

2.加快产业发展,持续稳固实体经济根基。一是扎实推进工业现代化。围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紧扣智能制造、循环经济一主一特产业,加快湖南广信电气绝缘新材料产业园、东顺木业集装箱竹木复合地板制造、湖南湘润天然饮用水生产一期、惠扬医疗、特丽斯新型环保材料、中安安华7万吨再生铜、赢家报废汽车拆解、鸿祥金属15万吨再生铝、鸿腾铝业二期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链条完备、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五好园区支撑力。因地制宜推动园区发展,加快湘商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园区路网建设,推动长鸿绿色智慧产业园一期、塘口片区的标准化厂房企业入驻率达80%以上,启动长鸿绿色智慧产业园二期建设;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利用好省级产业集群培育的政策和资金,着力提高园区发展效益,积极申报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做强中药材和蔬菜、休闲农业一特两辅产业,大力发展精细农业,创建省、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2个。支持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合作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打造特色区域公共品牌,扩大农产品市场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积极发展田园综合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种养殖业附加值。到2025年,两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比例达到80%。三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消费持续恢复。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档升级老百姓吃穿住用行等实物消费,开展新邵滋味”“老字号等消费促进活动,着力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6家以上。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加大白水洞长寿清水,岳坪峰青龙首峡谷等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设和推介力度,启动白水洞创5A级景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巨口铺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陈家坊镇旧石器时代乡村振兴生态旅游项目,丰富景区二次消费项目,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增长15%以上。

3.提升城镇品质,全面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加快推进融城提质。加强规划管控,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统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城市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编制。全力争取专项资金,推动沙湾大桥开工建设。稳步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30个,新建燃气管网10公里、新改建污水管网10公里、完善供水管网100公里。抓实星期五大扫除,深化创建活动,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不文明现象集中整治攻坚行动,确保国家卫生县通过复审,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同时,坚持一县一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重点乡镇和特色小镇发展。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三保障问题动态清零,抓好低收入群体帮扶、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帮扶车间优化提升,促进脱贫群众增收稳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清零行动,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62.7公里,新改建农村户厕4000个,加快石马江流域治理三期工程、枫树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建设,做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维修养护。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力争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3个,县级美丽乡村10个。三是不断促进城乡融合。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到202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基本形成城镇、乡村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强化城镇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构建分级分类投入机制。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加强县域公路、乡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加强城乡垃圾污水一体处理体系和冷链物流等水电路气通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4.扩大有效投资,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一是畅通综合交通网。健全立体大交通,实现县域内外交通无缝连接,提升县域交通首位度。争取规划建设高铁邵阳南站到高铁邵阳北站的城际轨道,争取广清渝高铁经邵阳站至邵阳北站段纳入国家铁路建设规划,争取邵冷铁路纳入国家铁路建设规划。加快九头岩大桥、沙湾大桥、G207绕城线两桥一路建设,着力打造以G207国道,S236S334S326为主体的二纵二横骨架网络,构建以S232太芝庙至雀塘段等为主体的内畅外联骨架格局,打通断头路,推进全县旅游专线公路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织密县内公路交通网。二是夯实能源保障网。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构建高效、经济、绿色、多元能源供给体系,深入推进能源领域价格改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加强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蓄能项目特别是抽水蓄能项目规划建设,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建设,加快公共运营类新能源车辆推广,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全面推进气化新邵建设。大力推动油气主干管网、区域管网和互联互通管网设施建设,加强成品油储存设施建设,推进加油站建设,推进天然气管道设施向乡镇和农村延伸。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全面推进电网升级改造,优化110千伏网架结构,优化35千伏变电站单电源网架,推进10千伏线路改造和台区改造,完善电网输送体系。

5.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一是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落实碳达峰十大行动深化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环评审批,力争高质量发展项目早日落地,聚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城市。持续推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开展低散乱污”“两高一低企业整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持续抓好造林绿化,完成营造林4.5万亩,对照国家森林城市34项评价指标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好长江保护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战。持续开展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利剑”“夏季攻势”“洞庭清波行动,全力落实上级督察问题整改销号和回头看。坚持重拳治污,落实好河长制,抓好资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细微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推动空气优良率持续向好、土壤环境持续改善、县域水质全面达标。三是促进资源高效节约利用。全面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业技术及污染控制技术,发展配套服务业,促进园区产业聚集共生,拓宽绿色产业链。大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引导企业对共生、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利用、规范和整合现有可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以重点集镇和社区回收点为基础、以集散交易市场为中心、以深加工综合利用处理为目标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6.推进共同富裕,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扩就业一揽子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强化社保基金安全监管。提高城乡低保、残疾人、特困群体保障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逐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关爱守护好一老一小。二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教育强县。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酿溪镇五小开工建设;坚持减负提质并重,推动双减走深走实。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启动酿溪镇中心幼儿园改扩建。加强普通高中建设,启动新邵一中北校门改造和教学楼建设,筹建新邵二中分校区及附属小学,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三是统筹推进社会事业。扎实办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加快健康新邵建设,完善医防协同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争取启动县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建设和传染病防治中心项目建设。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积极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全民阅读活动,推动文体事业协调发展。

7.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一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持续开展社会治理重点工作攻坚行动,深化网格化管理,强化精细化服务,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一支部一中心建设,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要求,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争创全国全省信访工作示范县。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盗抢骗、电诈、侵害未成年人等突出违法犯罪,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邵。二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交通运输、消防、燃气、建房等领域专项整治,持续开展安全监管强执法防事故”“打非治违和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工作,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坚决遏制较大非生产经营性安全事件,确保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黄牌摘牌。三是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田长制,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76万亩以上、产量31万吨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2.91万亩。发挥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作用,积极推广低镉水稻,为全省解决镉大米问题贡献力量。四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推进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千方百计完成财税收入任务。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降低存量,确保三保不出问题。加大涉众型金融和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化解处置力度,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工作,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机制,抓好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

突出重大工程项目,抓好规划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345个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抓手,健全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对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库进行分工,明确责任到部门、任务到人员、时间到节点,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方式全力推进。

2.加强要素保障。坚持系统管理、强化系统思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实抓好用地、资金、审批等影响制约重点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切实提升重点项目建设效率。加大对项目前期、土地征拆等关键环节监管力度,着重从解决土地利用的结构性矛盾入手,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3.加强调度管理。逐一梳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推行季度调度、半年讲评制度,项目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靠前指挥、靠前协调、靠前攻坚,定期在工地或业主单位现场调度,做到一线问题现场解决、重大问题集中会商。

附件1

《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说明

1.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规划目标为年均增长6.5%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58879/人,2022年数据暂未反馈。(由于该指标2021年开始统计,下一年度末反馈上一年度数据,故暂无增长率,预计能完成目标任务)。

2.进出口总额增长%)。规划目标为2025年年均增长60%2021年、2022年分别增长27.1%-58.03%20231-6月增长232%

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规划目标为2025年达到4.5%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4.55%4.73%20221-6月为3.79 %

4.研发经费投入增长(%)。规划目标为年均增长12%2021年、2022年分别增长78.49%25.3%

5.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规划目标为2025年达到3/万人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1.66/万人2.24/万人20231-6月达2.45/万人

6.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规划目标为2025年达到25%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27.9%28.1%20221-6月达28.85%,提前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规划目标为年均增长8%2021年、2022年分别增长9.7%6.7%20221-6月增长6.7%

8.城镇调查失业率%)。规划目标为每年控制在4%以内2021年、2022年分别3.29%2.84%

9.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规划目标为2025年达到11.9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11.811.9

10.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规划目标为2025年达到2.5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2.14人和2.22

1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规划目标为2025年达到95%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90.44%91.47%

12.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规划目标为2025年达到4.5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0.52.53

13.人均预期寿命(岁)。规划目标为2025年达到792021年分别达到78.32022年数据暂未反馈,预计能完成目标任务

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幅%)。规划目标为完成省定任务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3.8%3.6%

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暂无数据,预计能完成目标任务

16.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规划目标为2025年达到90%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93.7%96.7%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17.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规划目标为2025年达到100%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100%100%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18.森林覆盖率(%)。规划目标为2025年达到58%以上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57.98%57.98%

19.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规划目标为2025年稳定在29万吨以上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31.5万吨31.09万吨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20.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标准煤)规划目标为2025年达到320万吨标准煤。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330万吨和325万吨。

2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人/亿元)十四五期间目标累计下降33个百分点,是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0.0690.0680.043两年累计下降26个百分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新邵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新邵县数据局 网站标识码:4305220007
备案号:湘ICP备2020018426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52202000102
0739-3606418
新邵县政府门户网站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