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邵阳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之七
(记者 何杰锋 朱熙东 程懿)9月16日上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邵阳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创新引领专场举行,邵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段邵宁发布新闻。相关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邵阳市科技发展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上世纪60年代开始,邵阳的科技基础在全省颇具地位:湖南的第一台汽车、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计算机在邵阳诞生。
2000年以后,邵阳市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度日益提高,在人才培养、技术引进、企业支持等方面逐年加大力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邵阳市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大力实施“二中心一枢纽”战略,科技工作迈进新时代:到今年6月,全市创建了1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了7家国家级星创天地和18家省级星创天地、4家省级众创空间;培育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基地)14家、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5个。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邵阳品牌崭露头角。三一湖汽、中电彩虹特种玻璃、邵阳纺机、维克液压、富士电梯等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研发能力,稳居于行业的前列。邵阳医药企业的甾体激素研发,市农科院的西瓜、甜瓜等,在全国颇具影响力。邵阳的蜜橘、茶叶等传统产业,受益于科技创新和品牌战略,正铿锵崛起。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在科技研发的支撑下,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邵东的玉竹、隆回的百合和金银花、新宁的铁皮石斛等产业品牌效应突显。
创新资源不断集聚,科技人才不断引进。2017年召开全市推进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暨科技奖励大会,有21个项目100多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市科技进步奖,2人获得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全市星火科技12396服务与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全面展开,建立了65个分布各县市区乡镇的农村农业信息化基层站点,完善了12396专家队伍,开展科技咨询与培训。2014年来,邵阳市共选派省市“三区”科技人才达到704人。
创新驱动引领邵阳崛起
强化理念创新,着力创新驱动发展。近年来,邵阳市委、市政府转变发展理念、优化顶层设计,调整产业布局。2018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达25.5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43%。
强化政策激励,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近年来,邵阳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我市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建立健全了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2017年1月,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邵阳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
强化技术创新,打造县域特色经济品牌。通过实施科技部“富民强县”工程,邵阳强劲推动邵阳县油茶、邵东县特色中药材玉竹、洞口县雪峰蜜橘等特色产业发展。实施科技部脐橙脱囊衣复合酶制剂生产关键技术转化与示范项目,提高了脐橙加工的技术水平,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雪峰虫草规模化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大祥区为核心的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双清区、新邵、洞口、邵阳县4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
科技事业前景辉煌
通过70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高质量发展,邵阳市的科技工作积累了迈向新时代、勇攀新高峰的底气和实力。
高新产业持续增长。高新企业数量和高新产业的增长为邵阳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一湖汽、中电彩虹玻璃、德沃普电气、富士电梯、拓浦精工智能制造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落户邵阳。目前纳入全市高新技术统计范围的企业共77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1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00.7亿元。
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加快。2012年以来,邵阳市共获省科学技术奖21项,其中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获得中国专利奖1项,湖南专利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成功申报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5个。2018年的技术市场成交额达到4.3亿元。
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增加。省科技厅、省科协联合批准组建了雪峰种业、宝东农牧、正骨医院等1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市科技局批准组建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