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12月
目 录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发展形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二)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转化
(三)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四)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五)夯实知识产权发展基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大财政投入
邵阳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全面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和水平,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推动“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知识产权工作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衔接,紧紧围绕“二中心一枢纽”战略实施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面发展,各项指标再创新高,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1.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十三五”期间,为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工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各级政府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制定出台《邵阳市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邵阳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2019年政府机构改革,在新组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加挂知识产权局牌子,实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的集中统一管理,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到位,确保知识产权职能交接平稳过渡。专利、商标执法统一纳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知识产权与质量管理、标准化、反垄断、药品监管等工作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2.知识产权数量质量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专利申请量25501件,专利授权量14111件,年均增长率分别达28.47%、23.6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76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504件,年均增长率为54.68%、27.65%;PCT专利申请量42件,为“十二五”末的4.2倍;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19件,有效发明专利密度为0.85件/万人;拥有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44848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二,相比“十二五”末增长181%,其中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36件、中国驰名商标17件、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个,商标拥有量位居湘西南片区首位。
3.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逐步加大。全市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更加完善,九县三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加频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为邵阳建设现代化创新型城市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坚持“双随机”方式进行日常监管,开展商标使用、专利真实性监督抽查,组织开展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雷霆”行动、“铁拳”行动,集中整治专利、商标侵权,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
4.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持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家、湖南省知识产权中小试点企业5家、贯标企业3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1个,新增省知识产权建设强县2个。双清区、邵阳市经开区等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区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越来越活跃,质押融资额逐年升高。专利质押融资笔数达5笔,专利质押融资总额达到0.51亿元,融资増长率全省第二。商标品牌建设突出,积极推进“邵阳红”公共品牌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依法设立的商标代理机构对“邵阳红”公共品牌进行商标注册、运作和保护。牵头组织“邵阳红”公共品牌授权企业参加金芒果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博览会(长沙),集中展示推介“邵阳红”公共品牌。
5.知识产权服务能力连续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实现本土化,2020年,先后成立了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邵阳分公司、邵阳经济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分中心和隆回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分中心,打破了邵阳无本土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的记录,解决了长期以来邵阳知识产权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资源双重匮乏的问题。同时,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具体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商标恶意注册和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监管,促进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6.知识产权文化成果延续突出。“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知识产权职能部门积极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发动媒体宣传、深入企业指导、设立教育试点等方式,多渠道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推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进园区、进工厂、进学校、进社区,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一是初步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体系。制订了知识产权日、专利活动周、科普宣传日等活动方案,通过开展现场咨询、座谈研讨、政策解读、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知识产权有关政策和科普知识。同时,积极发挥新闻媒体和市局官网、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平台等自媒体的作用,宣传知识产权科普知识和工作动态。二是知识产权培训力度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研讨会、交流会等重大活动,举办知识产权资助政策解读、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保险等专题培训。三是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和培养工作稳步推进。充分利用邵阳学院、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优势,每年在基地开展多期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训班,累计参加培训的学生超过5000余人次,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精神。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重塑世界,世界正处于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和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十四五”期间,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将进入提质增效期、侵权纠纷多发期、改革创新攻坚期和事业全面发展期,将面临新的需求和挑战。
1.对知识产权提出“更高战略支撑”需求。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已成为我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的重要支撑和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关键所在。
2.对知识产权提出“更完整体系化”需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为以高质量产出、高水平保护、高效率运营、高标准服务为核心的更加体系化的知识产权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3.对知识产权提出“更严格保护”需求。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重要抓手,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领域,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规章、重点完善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快形成和完善集“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于一体的工作格局,构建更加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邵阳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公平、正义、高效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同时,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有待提高。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储备仍然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知名品牌和技术标准不多,企业创造活力未能充分释放、缺少创新创造龙头企业、高价值专利偏少,技术和品牌全球布局不足,在创新高地技术供给能力上有较大差距。
2.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不高,维权赔偿低、取证难、周期长、效果差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侵犯关键技术、商业秘密等新业态、新技术等情况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快速维权体系还不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财政配套措施不够等。
3.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有待完善。仍存在知识产权运营机制不成熟、平台数量不足,转化渠道不畅,运营效率和效益不高,民间资本投入较少等问题。市政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未建立、质押融资补助资金未落地,质押融资工作未列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项目。地标保护产品使用企业还不够多,年产值还不够人意。知识产权对我市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
4.知识产权服务力量有待增强。知识产权服务业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不强,本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匮乏,高端知识产权人才不足以支撑高质量发展,外地中介机构的业务员“提篮子”、哄抬价格、后续服务不到位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乱象时有发生。
以上问题亟需在“十四五”期间认真研究并出台措施加以解决。
“十四五”期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市内外统筹、市县联动、点线面结合,积极推进支撑型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为基础、以促进专利转化运用为重点、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为关键、以支撑体系建设为保障,坚持抓增量提质、抓保护创新、抓转化运用、抓自身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经济新常态下对推动我市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积极作用。
1.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提升知识产权质量提供源头活水。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努力推动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转变。
2.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保护是知识产权工作的核心。要认真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各项工作,积极构建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特别是要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效率、加强新兴领域和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提升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等多个方面着手,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从不断加强向全面从严转变。
3.要强化知识产权运用。要坚持“三管齐下”,推进知识产权运用从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持续深化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权益分配机制,从根本上调动单位和发明人实施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体系,为知识产权的转移转化、收购托管、交易流转、质押融资、分析评议等提供好平台支撑,促进知识产权的综合运用。
4.要突出知识产权创新。按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各项改革,统筹兼顾创新引领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夯实各项基础建设,为建设创新型邵阳和实现富民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5.要重视知识产权布局。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强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立足我市实际和产业特色,整体谋划,分类指导,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到2025年,将邵阳建设成为支撑型知识产权强市,邵阳市大祥区、双清区、邵东市进入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城市行列。全市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知识产权数量稳定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质量提升明显;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交易体系进一步完备,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创新主体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与资源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高;法规和政策不断完善,执法维权能力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保持在全省中等以上水平,知识产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充分显现。
——知识产权数量质量显著提升。全市知识产权数量稳步提升,商标、专利、地标的拥有量、结构和布局得到全面优化。商标申请有效注册量年增长率达到10%,商标总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年均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600件,年均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00件,到2025年,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件/万人。加强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培育3个以上产值50亿元以上的地理标志产业,培育6-8个以上产值30亿元以上的地理标志产业。
——知识产权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大祥区、双清区、邵东市专利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新增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1-2个、新增省知识产权建设强县2-3个、新增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县1-2个。
——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大幅提高。70%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的比例达到100%,企业专利转化实施率达45%以上。专利转让及许可合同备案数量达到年均10件,专利运营及质押融资额度年均达到0.4亿元,成立风险基金年均达0.6亿元。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着力打造3-5个专利密集型产业。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优化。稳定一支高素质的专利行政执法队伍。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长效机制趋于完善,办案质量不断提升,专利行政执法案件规定期限内结案率达到100%。维权援助服务效能大幅提升,构建覆盖全市、布局合理、服务面广、规范高效的维权援助和举报投诉工作体系。
——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显然加强。建好政务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平台、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培育3-5家综合性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全市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高。构建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专利事业发展需要的专利人才队伍,全市知识产权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左右。
“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
||||
类别 |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20年 |
2025年 |
创造 |
1 |
每万人口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0.85 |
3 |
2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件) |
22 |
35 |
|
保护 |
3 |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分) |
80.86 |
85 |
4 |
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 |
|
85%以上 |
|
运用 |
5 |
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CDP的比重(%) |
1.1 |
2 |
6 |
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亿元) |
0.35 |
1.5 |
1.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综合执法。加强市县两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行动,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程序,健全市县两级知识产权综合执法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办理力度,进一步简化程序,建立和完善纠纷案件快速调处机制;着力提升基层执法办案能力,加大对市县查处假冒专利案件的督办力度,对权利人反响强烈、情节严重的案件,特别是对群体侵权、恶意侵权、重复侵权行为重点打击,快立、快查、快审;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行政调处前置制度,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行政司法诉调对接,继续开展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工作。提高执法效果,更好地打击各类侵权行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强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产权执法力度。
2.主动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认真办理各类知识产权维权智力、资金申请援助案件,切实做好年度资金援助申报、补助工作;及时处理转接各类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案件,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诉中委托调解;继续做好专利侵权判定咨询和举报投诉奖励工作;组织开展各地市、园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专场,深入基层对园区企业进行维权指导。探索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工作机制,依托现有资源,争取在小五金、打火机、箱包等行业集中的邵东市建立快速维权中心,提供专利的快速授权、确权和维权服务。充分发挥湖南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中心的作用,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举报投诉平台的建设,在重点产业园区设立专利维权分中心或工作站。适时发布知识产权预警分析信息,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相关信息、法律等服务,指导行业、企业应对和解决涉外知识产权纠纷。
3.踊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完善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仲裁调解、社会监督的“多元驱动”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加强行政与司法的高效衔接,加大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基层联动工作机制,搭建知识产权基层联动平台。发挥调解在知识产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积极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和信息沟通机制,推动社会共治模式。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核心,以邵阳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辅助,建立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主导,结合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形成“一保四调联动”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完善各类知识产权维权问题的“一站式服务”。建立专家调解团队人才储备库,让大量的知识产权案件在进入法院或行政机关之前先进入纠纷多元化解平台,通过引入社会各方面的专家参与调解,使得大部分纠纷案件得到化解,既减轻法院或行政机关的办案压力,做到每个调解都体现公平、公证、专业和效率;强化知识产权执法和市场监管工作,围绕邵阳重点领域、侵权高发地,每年定期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情节恶劣的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
健全知识产权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商会、专家、律师积极参与的知识产权社会共治工作体系,完善社会力量介入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效率。规范司法、行政、社会力量、权利人衔接的流程,规范统一法律判定的标准,健全对社会力量参与纠纷解决工作的绩效评价及考核标准,完善政府对社会力量参与的支撑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的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构建一个集全市司法、行政、社会机构、当事人参与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线上线下案件处理、绩效管理、信息交流发布的平台系统。 培育发展知识产权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和公证机构,新建10个以上知识产权调解及仲裁机构,助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及仲裁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途径。 |
健全商业秘密保护政策,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细化处罚标准,完善刑事司法程序,加强商业秘密行政执法与民事,刑事司法审判的联动配合。合理划定举证责任。加强商业秘密司法鉴定能力建设,提升司法鉴定水平。推动行业组织加强商业秘密保护自律,指导市场主体制定并严格执行全面的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开展商业秘密保护及法律风险培训,强化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识。 |
强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政策引导和激励,围绕我市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实施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与重大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产业化,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知识产权项目和产品落地实施。培育和扶持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试点示范园区,推动高附加值的知识产权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出口。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推动实施创新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
1.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强商标保护,培育一批代表邵阳产业形象、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商标品牌。围绕“邵阳红”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培育计划,推动形成具有邵阳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商标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集群。支持各县市区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共同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和区域特色品牌。
2.持续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加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格局。依托邵阳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支持驻邵高校科研院所专利通过转让、许可等方式向市内企业转移转化,打造湘西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展示和交易平台。制定企业专利运营指南,用于指导企业对专利资产进行管理和运用,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专利运营制度,发挥专利资产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实现专利的价值。
3.不断强化知识产权运营。加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建设,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知识产权运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支持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价值分析、评估业务,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扶持政策,搭建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对接平台,加快知识产权资本化和产业化。加强与商业银行、投资机构的合作,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政合作机制;鼓励银行加大对自主创新的信贷力度,支持担保、报险等机构参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推动园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银行风险;广泛收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宣传普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完善市专利技术交易平台,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提供多样化的专利展示交易和多层次服务,组织系列对接会,搭好银企对接无缝桥梁。
4.发挥知识产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导航作用,推进知识产权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运用。坚持结合区域创新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发展路径,细化落实本地区知识产权发展的具体任务,推动知识产权发展与本地产业创新发展有机结合,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将知识产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以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产业集聚区域。
专栏3 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 |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牵头,以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银行、高校、科研院所为基础,以园区、企业为服务对象,以多元化风险创新投资机构为纽带,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转化、知识产权产业化等方面着力,构建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将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转换为生产力。 |
开展商标、地理标志品牌培育行动。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商标品牌培育规划和品牌发展政策措施,出台企业商标品牌工作指南,健全商标品牌管理体系,健全以消费者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为基础的商标品牌培育认定制度。支持鼓励企业制定并实施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商标品牌战略。 实施商标、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发挥商标品牌引领作用,带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等全面协调发展,打造以“邵阳红”为代表的邵阳优质公共农产品商标品牌,助推“邵品出邵”。强化地理标志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对邵阳油茶、武冈卤菜、新宁脐橙、洞口雪峰蜜桔、隆回龙牙百合、隆回金银花、城步青钱柳茶等地理标志产业群的服务和保护,培育3个以上产值50亿元以上的地理标志产业,培育6-8个以上产值30亿元以上的地理标志产业。地理标志使用率达到95%。 支持各地围绕地理标志出台专项扶持奖励政策措施,成立统一的原产地地理标志标准制定指导委员会,建立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机制,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开展联动保护。 |
|
充分发挥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开展涉农产品商标品牌培育,遴选优质农产品商标品牌进行扶持,加强涉农品牌宣传。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县域样板,积极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开展专利信息帮扶,提升农业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助推专利技术强农。 |
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开展专利导航分析,加强专利信息利用和国内外产业风险预警分析,提高重点产业专利布局和转化运用水平,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企业“走出去”和产业高端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1.健全高质量创造激励政策。制定和完善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奖励政策,设置知识产权奖励项目,加大政府各类奖励制度中的知识产权评价权重。加大对中国专利奖、湖南专利奖的奖励,充分发挥其激励导向作用。将高质量知识产权的产出绩效作为职称晋升、绩效考核、岗位聘任、项目结题、人才评价和奖学金评定等政策的重要指标。深化对科技重大专项相关领域的重大技术专利分析和预警。定期评选奖励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商标品牌,彰显区域特色地理标志,弘扬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定期评选奖励一批创造高质量知识产权的发明人、创作者。
2.加强高价值专利布局培育。加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创造,支撑重点产业体系建设。完善以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技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一批专利导航项目。强力推进知识产权强链护链行动,在主要技术领域创造一批核心专利,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抢占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的制高点。
3.增强高实用专利海外布局。坚持开放崛起,鼓励企业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完善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支持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咨询等服务。让知识产权制度为邵阳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保驾护航,全面融入新的发展格局,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专栏6 高价值专利培养工程 |
在园区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站,以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为重点,每个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开展2-3个优势产品开展专利预警分析研究;邀请承担研究项目的机构为相关园区、企业举办预警分析成果说明会,加强研究成果推送利用。引导重点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布局,构建支撑产业(企业)竞争力的专利储备。发布重点产业专利发展态势报告,引导企业加强产业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探索研究开展对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大投资和技术引进、重点研发等活动的知识产权审查评议工作。 根据企业创新发展新态势,鼓励和支持我市“5个100”工程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掌握更多拥有自主权的核心技术,持续实施发明专利“破零倍增”活动,促进发明创造增量提质,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权利稳定性好、市场竞争力强的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及服务体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深化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改革,推动形成知识产权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健全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邵阳市知识产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大对知识产权宏观管理的指导协调力度。加强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凝聚管理合力,推进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经贸政策和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形成知识产权工作协同开展、整体推进的格局。加强地方党委政府与省级主管部门的合作会商,争取更多力量和资源支持提升邵阳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争取将邵阳建设成湘西南片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
2.提升政府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业务办理便利化水平,对现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窗口加强规范管理,同时积极争取省级主管部门在其他满足条件的县市区增设新的服务中心,引导各类产业园区、示范区、服务业集聚区等设立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邵阳受理窗口建设,优化窗口服务流程,落实压缩业务办理周期措施。立足市级管理权限,加强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服务资源的融合,加强申报咨询服务指导,提高服务效率。推进“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推广应用各类线上系统办理业务,便捷高效服务社会。
3.增强社会知识产权服务力量。鼓励知识产权代理、法律服务向专业化和高水平发展。支持服务机构开展特色化、高端化的知识产权预警分析、质押融资等业务,拓展知识产权融资、保险、评估等增值服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打击无资质专利代理、恶意商标代理、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落实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制度和严重失信主体联合惩戒。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职能,加强行业自律。
4.加强社会知识产权组织管理。鼓励打火机行业协会、箱包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支持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依法开展知识产权咨询、培训、维权、调解等活动。鼓励发展知识产权联盟等新兴知识产权组织,集中管理行业知识产权资源,探索集约化运用和保护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全行业知识产权自律规范,发挥自我约束、共同维权作用。建立专门机制,畅通社会组织和政府间的常态化、便捷化沟通渠道。
专栏7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 |
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充分发挥邵阳市知识产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工作考评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研究制订新形势下知识产权工作系列政策、文件,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强化协同合作,形成知识产权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公正高效、管辖科学、权界清晰、系统完备的司法保护体制,健全便捷高效、严格公正、公开透明的行政保护体系,形成统一领导、衔接顺畅、快速高效的协同保护格局。 建设知识产权运行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创造机制,健全运行高效顺畅、价值充分实现的运用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化运营机制。 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 |
1.建设知识产权人才体系。推进高等院校加强知识产权相关学科建设,重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充实知识产权基础人才。加大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技术调查官、仲裁员、人民调解员的使用和培养力度,选派优秀骨干到高等院校、发达地区或境外培训学习,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稳定知识产权中坚人才。聚焦知识产权智库建设,培育知识产权法律研究、执法、运营、信息分析、策略咨询、金融等多方位、高水平知识产权专家队伍,夯实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2.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政策解读。强化宣传策划,持续做好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等品牌宣传活动。广泛报道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点发布知识产权侵权假冒典型案例。开展知识产权知识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进党校,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文化与传统文化、创新文化、法治文化、诚信文化的深度融合,使“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核心观念深入人心。
专栏8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 |
拓展知识产权培训渠道,构建政府、服务机构和社会多元化的知识产权培训体系,广泛利用各方面的培训资源,提供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的综合效益和实际质量。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力度,组织开展信息检索、分析预警、维权援助等知识产权实务培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知识产权服务、监管能力。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以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目标,培养企业知识产权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夯实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在邵阳学院建设湘中区域高水准的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长期性知识产权培训活动。 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养,引导服务机构开发知识产权培训产品,提升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服务能力,适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需要。 |
建立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工作推进机制和督导落实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抓好落实。加强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的组织协调,建立完善相互支持、密切协作、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对规划任务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各级各部门要增加知识产权投入,引导各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资金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倾斜。财政部门要安排资金保障知识产权规划重点工作,引导财政资金向知识产权产业化方向倾斜。完善知识产权资助政策。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建立知识产权财政投入增长与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同步协调发展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绩效评估。引导企业加大知识产权工作的经费投入,形成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各类社会资金投入知识产权领域,从事中介服务、技术研发、投资融资、成果转化等知识产权相关活动。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为知识产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实的资金支持。
建立知识产权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根据全市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数据监测、统计、分析系统和综合评价体系,落实各项任务措施,保证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取得实效。建立规划实施情况跟踪督查制度,及时了解规划实施情况,定期汇报总结工作进展,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