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注重顺时养生。
《内经灵枢·本神篇》曰: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冬令进补是我们的传统习俗。
民间素有“冬令进补,春季打虎”之说。
根据《易经》十二月份寒热阴阳消长规律,冬至一阳生,正是趁阳之涨进补的好时机。
但是人们对于进补什么、如何正确进补等都说不出来个一二三四,盲目地认为只要是营养价值高的食品、营养品、保健品等都是进补佳品。
其实不然,进补也是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的。且进补的方式(或食材)因人而异,如果胡乱进补,不但不能强身健体,还可能会损害健康。进补前请对照以下几条,自行检查:
1.忌无虚滥补
平素身体素质良好,对寒冷抵御能力强的人,在冬季不必刻意进补。身体素质好的人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种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过多进补会打破这种平衡,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弊大于利。比如会出现 “上火”、“饱胀”、“流鼻血”等一些过甚的状态。
2.脾胃虚弱,先调后补
进补的食药有赖胃肠消化吸收。中医说虚不受补,如果平素脾胃功能虚弱,有诸如胃口差,舌苔厚腻,大便稀等表现。
直接进补不但不能吸收,反而会进一步出现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不适症状。所以只有胃肠功能正常,进补后才能发挥应有效果。对于此类人群,应先调理脾胃至功能正常,再由少至多循序渐进地进补,或是在由少到多进补中加入一些益气健脾、行气化湿醒脾的中药。
3.感冒忌补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机体感受风寒、风热等外邪所致,治疗上应发小汗,祛邪外出。
而冬令进补的食药大多扶阳益气,服食之后阳气固护机表,不利于发汗,邪气无法随汗排出体外,可能导致感冒长时间不愈,因此,应该在感冒痊愈之后再行进补。
4.亦补亦动
即进补同时坚持参加适量的运动,加快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胃肠道对滋补品的消化吸收,使营养成分更充分地被机体利用,可预防“游泳圈”、“啤酒肚”等“冬膘”出现。
5.营养均衡
冬日进补一般以具有温补作用的肉类为主,再搭配特殊治疗作用的食材(参类、黄芪、枸杞、当归、淮山等)。
因此,食用时要搭配凉性或甘平性的蔬菜、菌类,如生菜、香菇、金针菇、笋丝、莲藕、木耳、冬瓜、土豆、香菇等,能起清热、解毒、去火,以平衡主食材的温热作用,同时也可补充肉类中所不具备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这样整个搭配营养丰富均衡,又无偏颇。
6.兼顾基础疾病
进补的食材大都以煲汤的形式,使营养物质更好地融入汤中,以被吸收。但食材丰富、经久熬制的汤亦往往是高盐、高脂、高嘌呤的集合体,很可能加重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等。故有相关基础疾病的人士应少放盐,撇去上层浮油,酌情食用。高尿酸血症患者更不应大量进食。
补品虽好但不可滥用,应当在专业的指导下,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滋补食品及调养药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进补的目的。
(作者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教授 罗杰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