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坚持创新发展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时间: 2021-09-10 13:11 来源: 【字体: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战略,做强现代农业做大新型工业,做优现代服务业,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第一节 新型工业化

  依托资源禀赋优势,推动低碳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坚持存量做“优”与增量引“大”相结合,改造提升木材加工、楠竹精深加工、造纸、化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矿泉水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打造国内知名的竹木加工聚集地、生物医药产业洼地和新能源发展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县绿色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80%以上。

一、提升传统产业

引导楠竹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造纸、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支持绿色农产品加工、竹制品综合开发、矿泉饮品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农产品加工业。依托神农金康、雪峰粮油、中天农业、丰怡食品、纳金食品等规模企业,重点发展高山云雾茶、绞股蓝、青钱柳、玫瑰花、金银花等健康茶深加工,扶持发展精品肉牛、优质大米、山茶油、山野菜、食用菌、冬笋等绿色食品加工,建成湖南西部地区农特产品培育加工基地。到“十三五”期末,年产山茶油10000吨以上,林果加工5000吨以上,山野菜等食品加工300吨以上。

竹木加工业。以竹木综合利用为特色、出口型楠竹产品为主打、科技创新为依托,改进生产工艺,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打造全竹制家具、竹工艺品、高端体育滑板、实木家具、竹木复合底板幼儿环保木制品等竹木产业。支持发展楠竹改性新材料,生产全竹高强度复合工业地板、全竹轧花板材、波纹材料等装修材料及竹纤维,拓展延伸楠竹加工产业链整合县域小型竹木加工企业产能,加大技术开发和产业合作,扶持“宝庆牌”、“蓝宝宝牌”系列产品创建全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十三五期末,建成全省区域性楠竹加工中心,全县楠竹加工业实现年产值20亿元,年产人造板达到3万立方米,年产竹家具10万件以上,年产楠竹电动滑板100万片以上

造纸产业。加快造纸业的升级改造,改进制浆生产工艺,在现有木浆工艺上向清洁浆、浆等多浆种发展。加大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档文化用纸、拷贝纸、涂布白板纸、防近视纸、半透明包装纸等中高档纸,做大做强特种纸产业。加强林纸一体化建设,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10万亩,发展壮大林纸产业。到2020年,全县特种纸年产量达到10万吨,其中电绝缘纸板达到5万吨,半透明包装纸及拷贝纸5万吨,木浆造纸年产量新增1万吨以上,木浆纸比重达到30%以上。

新型建材产业。依托湖南海螺云峰集团,优化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装备、工艺和技术,提升水泥产业规模,生产特高标号、耐腐蚀、特强硬度、特快成型等高附加值产品确保新型干法旋窑水泥达到年产100万吨以上。严格规范石材生产,逐步减少使用粘土实心砖,积极研发和使用低能耗、高利废、环保型的新型墙体材料。

二、培优新型工业

大力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发展。“十三五”期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

生物医药及器械。依托境内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建设中药饮片生产加工基地,发展纯中药制剂等产品。大力开发新产品,做大产业集群。抓好绿洲惠康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和精密输液器扩产,实现年产10亿支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产能,其中一次性精密输液器产能达到2亿支。加快建设年产2000万套纤支镜防污保护套、一次性采血器、扩阴器、清洁器生产线。到2020年,初步建成符合GAP标准的中药农业,符合GMP标准的中药工业,符合GSP标准的中药商业,支持华宁药业、云峰药业加快发展,支持湖南绿森林大药房中药饮片加工仓储一体化建设。

新能源产业。开发县内丰富的风能、生物质能和水电等绿色能源,创建国家绿色能源基地县。加快推进宝鼎山风电场开发,确保在2017年前完成三期共15万kw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快红岩坝、高登山、大高包、黄土矿等地风电场开发进度,到2020年,全县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5万kw。加快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发展,推进天冠宏泰年产10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改扩能。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抓好象力能源公司磷酸铁锂电池的开发量产及天成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光伏产业,探索石煤综合开发利用

专栏1 能源建设工程

风能发电:开发建设宝鼎山、红岩坝、高登山、大高包、黄土矿等地风电场。到2020年,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45万kW。

光伏发电:建设宝鼎山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及湘商产业园屋顶光伏发电站,加强站场基础、输电线路等设施建设,装机容量10万kw。

生物质颗粒燃料建设项目:建设年产10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线及1万亩燃料林生产基地。

矿业经济。加快瓦屋塘—崇阳坪等重要成矿远景带及县内锡等紧缺矿种和富铁矿、优质锰、铜等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增加全县矿产资源储量。合理调控矿产年度开采总量,确保全县固体矿产开采总量达到85万吨,其中铁矿石20万吨,锰矿石5万吨,铜矿石3万吨,建筑用灰岩50万吨,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抓好黄桑地质遗址保护工作。抓好矿泉水、页岩气、地热资源等矿种勘探及开发工作,建设金屋塘、瓦屋塘优质矿泉水创建全省矿泉水产业重点县,打造优质矿泉饮品品牌,到2020年,全县矿泉水产业实现年产量300万吨,年产值30亿元。

三、集约发展产业园区和基地

围绕一区两园二点发展布局,把袁家团省级工业集中区和湘商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县产业的集聚中心、经济发展的优质平台,加快推动园区由形态向功能开发转变,实现园区的跨越提升。统筹推进瓦屋塘工业综合基地和金屋塘矿泉水生产基地建设。“十三五”期末,县工业集中区开发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实现工业增加值56亿元,实现税收1.0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达到7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6%。湘商产业园建成开发面积2.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30家以上,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亿元以上

加快园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关峡湘商产业园区和瓦屋塘工业综合基地、金屋塘矿泉水生产基地建设,坚持“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推进园区基地道路、供水供电、消防、绿化、污水垃圾处理、标准化厂房等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工业集中区中集环道、袁家团大桥、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及园区排污管网,推进工业集中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加快湘商产业园和瓦屋塘工业综合基地、金屋塘矿泉水生产基地土地平整、标准化厂房、水电管网、综合服务区等设施建设。

科学布局优化园区产业。省级工业集中区(楠竹产业园)要引导现有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以综合开发利用、拉长延伸产业链条为主攻方向,改造提升以楠竹、中药材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传统优势产业,实现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中部地区楠竹产业中心。湘商产业园要加大招商引资,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成为以生物医药、特色农产品加工、绿色能源等绿色产业园区。瓦屋塘工业综合基地要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竹木加工,建成全县北部地区工业精深加工增长极。金屋矿泉水生产基地要做强优质矿泉水加工和中药材加工品牌,创建全省优质矿泉水生产中心。

第二节 现代农业

  坚持特色、生态、安全、品牌发展理念,提升传统农业发展品质农业建设基础农业打造特色农业推进生态农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优化布局农业产业基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型经营体系创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建设武陵山片区现代特色农业强县和林业强县。到2020年,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数量新增20个以上。

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立足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基地建设,稳步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和创汇农业,提升农业多样化功能,增强服务功能,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特色鲜明、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农业产业体系。

  1、提升种植业

  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基础着力抓好杂交水稻制种、优质稻、有机蔬菜、优质水果、油茶、油菜、食用菌、“三茶两花”、中药材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争创有机米、有机菜、有机茶品牌,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

  杂交水稻制种。着力推进杂交水稻制种品牌战略,实施10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年产值10亿元的“双十”工程,重点布局武阳、红岩、黄土矿、李熙桥、唐家坊、瓦屋塘、金屋塘、关峡、长铺、东山、乐安等乡镇。推进制种生产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信息化,大力发展制种农业保险,建设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示范基地。

  优质稻产业。以瓦屋、李熙、寨市、河口4个乡镇为中心,重点布局高海拔区域,引进生产高档优质稻品种,建设15万亩优质稻基地,其中高端优质稻5万亩,形成优质稻产业布局。

“三茶两花”产业。茶叶,布局瓦屋塘、金屋塘、水口等乡镇,主要生产高档云雾茶,发展基地2万亩。绞股蓝,发展藤本绞股蓝茶1.5万亩,布局武阳、关峡、东山等乡镇。青钱柳,布局寨市、长铺、乐安等乡镇,发展青钱柳基地2万亩。金银花,布局金屋、瓦屋、水口、关峡等乡镇,发展金银花基地2万亩。玫瑰花,布局河口、唐家坊、关峡、长铺等乡镇,发展玫瑰花基地1万亩。

    高山延季无公害蔬菜产业:布局寨市、长铺、关峡、水口、金屋、麻塘等乡镇,完善基地排灌设施、机耕道路、栽培设施、冷库等设施,发展西红柿、茄子、辣椒、鱼腥草等高山延季无公害蔬菜基地3万亩。

食用菌产业:以河口、关峡、乐安、东山、长铺、水口、寨市等乡镇为主要基地,加大新品种筛选和引进,年发展各类食用菌10000万袋。

 油料产业:加快油菜和花生等油料产业发展,推广杂交油菜及配套栽培技术,推进旱作作物改种花生等油料作物,布局黄土矿、红岩、李熙桥、唐家坊、武阳、关峡、东山、长铺等乡镇,确保油菜单产提高到100公斤/亩,花生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

    优质水果业。重点发展柑桔、柚子、葡萄、猕猴桃、杨梅,主要搞好品种更新换代,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柑桔以温州蜜柑山下红和黔阳无核椪柑为主栽品种,主要布局长铺、寨市、关峡、武阳、李熙、红岩、河口等乡镇,基地面积稳定在7万亩。鲜食葡萄以红提、黑提和南方无核抗病葡萄为主,主要布局长铺、关峡、唐家坊、武阳、李熙、东山等乡镇,培育基地6000亩;杨梅以东魁杨梅、荸荠杨梅为主栽品种,主要布局长铺乡、关峡乡,培育基地5000亩。

专栏2 种植业基地建设工程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布局在红岩、李熙桥、瓦屋、东山等乡镇,实施生产基地升级改造工程,建设种子收储仓库、烘干设备建设,建成10万亩高标准杂交水稻良种繁育基地。

高档优质稻基地:布局李熙、瓦屋、关峡、东山、乐安等乡镇,实施沃土工程和有机质提升工程,引进筛选优质稻新品种,建设15万亩生产基地。

有机农产品基地:布局河口、长铺、寨市、瓦屋等乡镇,建设有机蔬菜、有机水果、有机茶叶等基地,实施农田排灌设施、农田综合整治、有机质提升工程、生产基地防护设施建设等。

  2、做强特色林业

    立足资源优势,加大产业基地建设,提升油茶、楠竹、绿化苗木、水果、中药材等产业效益,促进产业升级,构建现代特色林业产业。

工业用材林。加强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加大集约经营和定向培育,建设纸浆材、珍贵树种木材、大径材等木材储备基地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28万,生物质能源林基地6.5万亩。加快楠竹低产林改造,推进竹林道建设,培育楠竹丰产林基地11万亩,保障全县工业企业竹木资源供给安全。

    特色经济林。优化林分结构,增加林产品供给,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21万亩油茶基地,采用良种良法造林,加大抚育改造,培育高产油茶林基地10万亩木本粮油基地,以核桃、板栗、油用牡丹、银杏等为发展重点中药材基地,天麻、厚朴、杜仲、黄柏、茯苓、黄精、百合、半枫荷等传统中药材种植为重点,扩大规模,提高产量,主要布局乐安、东山、寨市、关峡、金屋等乡镇,年发展面积1.5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重点发展油桐、五倍子、乌桕、蚕桑、山苍子等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天麻、黄精、灵芝等规模化产业化林下经济基地30万亩。

花卉及林业苗木产业。加大花卉苗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建设,培育特色绿化苗木观赏和供应示范基地观赏竹种休闲基地、药用花卉种植基地1万亩。加快林木良种选育推广、林木种苗生产供应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林木种苗选育、供应、储备、检验等设施,建设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区(库)、良种基地、采种基地、育苗基地及种质资源信息平台、数据库,有效保护好境内楠木、青钱柳、福建柏、南方红豆杉、半枫荷、油茶、黄柏、厚朴、椿树等种质资源,建设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区2000亩,良种基地和采种基地600亩。

  3、做精特色养殖业

以生态养猪、土鸡、绿洲黄羊、优质肉牛、特种养殖等生态畜牧业和有机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畜牧水产业,大力引进畜禽水产品加工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生态环保型畜牧业经济品牌。到2020年,年生猪出栏60万头,肉牛出栏15万头,肉羊出栏30万头,家禽出笼500万羽,水产品产量达到2000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

    生猪产业。坚持规模发展和生态养殖两手抓,以乐安、红岩、武阳、李熙桥、唐家坊等乡镇为中心,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支持林地散养等生态养殖实用技术建立万头猪场、养殖小区生产基地。加大黔邵花猪种质资源保护,建立遗传资源保护核心区和原种资源场、扩繁场基地,建立东山、鹅公、寨市、长铺等乡镇为主的黔邵花猪(绥宁东山猪)养殖基地。

肉牛羊养殖。以推广冻精改良、饲料青贮氨化技术为重点,改进饲养方式,提高出栏率及肉牛品质。以宝山牧场为中心,形成以瓦屋、红岩、武阳、关峡、东山、河口、金屋等乡镇为纽带的生态养殖示范点,建设9个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实现肉牛年出栏10万头。

  家禽产业。以长铺乡(党坪)绿洲乌骨鸡原种场为基地,加大优质种苗培育及供给,扶持沿雪峰山脉的绿洲养殖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发展,带动党坪、寨市、黄桑等地发展绿洲乌骨鸡特色养殖,建立绿洲乌骨鸡养殖基地。

健康水产业。加快红岩-关峡-东山示范区健康水产养殖工程建设,加大山塘水库家鱼养殖、稻田养泥鳅等基地建设,形成以县城近郊为中心的休闲渔业经济圈扶持金水湾休闲山庄、关峡苗族乡生态养殖合作社、关峡梅口养鱼基地等一批生态渔业休闲基地发展。

    特种养殖业。根据我县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引导发展竹根猪、梅花鹿、大鲵等特种养殖。

二、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加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生态循环和休闲农业,实施“1620”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程,即在“十三五”时期,建设1个省级(国家级标准)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6个市级农业产业园区,20个县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100个家庭农场。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园、高效农业特色园、农业“接二连三”产业园、高科技农业推广园、现代农民创业园,形成一园多区、一园多基地的综合配套、特色鲜明的总体布局。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转移,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特色产业发展基金、信贷支持、农业保险等服务体系,在资金、项目、信贷、税费、用地、人才、服务等方面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积极发展农村混合型经济,允许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交叉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共同体。鼓励农民通过转包、租赁、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设一批现代庄园、家庭农场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技术、加工、销售优势,积极开辟现代农业创业园,带动农技人员、种养能手进园创办现代农业项目。十三五期间每年实施农民科技培训5万人次,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400户。

    建设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支持各类农业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加大特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一体化,打造高知名度商标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鼓励农产品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大幅增加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数量,将绥宁绿洲农业品牌推向全国。加快全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积极开展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申报和认定工作。建立实施好农产品质量监督和追溯制度,全面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加快技术创新,加大新型农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向高新技术企业方向发展。进一步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农产品抽样检测力度,严禁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进入流通市场,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建立农产品追踪溯源档案制。

三、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田机耕道、排灌设施、稻田综合整治、生产基地防护隔离设施等基地改善工程,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沃土工程和有机质提升工程,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整合农业、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土地整治资金,推进以拦河坝维修、山塘加固防渗、排灌站、机耕道、中小型灌区等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瓦屋塘、金屋、黄土矿、武阳等乡镇建设高标准农田9万亩,加大对生产建设和自然损毁土地复垦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开发整理。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鼓励大户积极采购农业机械,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全面推进农林良种选育推广、生产供应、行政执法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种苗选育、供应、储备、检验及信息化建设。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建立有害生物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广生物防控和生态控制技术,积极推广农业保险应用,提高农业生产保障水平。到2020年,在全县建立11个标准化农技推广区域站。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力争消除松材线虫。

   

第三节 现代服务业

  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全面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树立服务业品牌优化空间布局,引导服务业加快集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融合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努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一、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信息化步伐,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现代物流业。整合区域流通、交通、外贸等各方面信息资源,加快推进龙林公司以“退二进三”模式建设集仓储、快递、运输站场、商品集散贸易、信息中心于一体的建材物流园区,积极发展联运物流、仓储配送物流、原料供应和产品分销物流,培育发展市场竞争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物流企业,依托工业园区,引导社会力量组建一批物流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促进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推进烟草、医药、粮食仓储加工等企业向坪溪新区汇集,集聚发展,建设湘西南地区重要物流中心。整合县城冷链设施,新建肉类、蔬菜等主要农产品冷链物流冷冻库。完善成品油分销体系,合理规划布局。加强县级储备粮监管及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稳步扩大县级储备粮规模,稳步实现“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提升县域粮食仓储能力。加快推进坪溪汽贸城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建县城区、党坪、白玉等5个加油站,县级储备粮规模达到3000吨,新建1万吨粮食仓储仓容,培育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3家,农产品流通链1个,全县农产品库容达到10万吨,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冷藏运输率达到40%以上。

金融保险业。加快发展信用担保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产业担保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小微企业通过P2P网贷公司、众筹平台获得资金,扶持杂交水稻、中药材、楠竹、生猪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规范民间融资,引导社会资本创立小额贷款公司。吸引更多银行、证券、保险机构进入绥宁,推介吸引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贷介入。加大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财产权、林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深入推进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小微企业和扶贫开发及全面创业创新力度。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加大对我县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支持,鼓励商业银行以项目未来现金流和收益为担保,增加对我县经营性项目的信贷资金。推进保险事业发展,鼓励商业保险开发大病医疗、大病保险等业务,积极开发农业灾害保险、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和独生子女家庭保险,创新养老保险产业服务,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服务。到2020年,全县存款规模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年贷款规模5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发展1-2家小额贷款公司,新增2-3家保险公司。

  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产业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能力整合与开放,推动在线视频、远程监控的运用,拓展数字化服务视频增值服务、智能穿戴、智能安防等消费。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和医疗等信息综合应用和资源共享,拓宽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交通、社保、医疗、民政、税务等领域应用。

二、生活性服务业

  商贸服务业。以县城为中心,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商贸服务功能区,建立以“万村千乡”乡村两级农家店、农资店及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加快城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基本消除马路市场。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在乡镇建设流通综合体,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和“物流配送”,在东山、乐安铺、金屋塘、河口、红岩、麻塘、鹅公等乡镇建设特色边贸市场和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发展农村电商,拓展农村市场,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商业模式和商业业态创新,培育一批青钱柳、花猪腊肉、有机大米、体育滑板等特色产品、体育健身等电商品牌,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十三五”期间,打造年交易额过5000万元的电子商务企业6家以上,提升改造县城中心农贸市场和绿洲农贸市场,完成河口、鹅公岭、红岩、关峡、黄土矿、瓦屋塘、金屋塘、李熙桥、武阳等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

  健康养老服务业。依托我县优质生态资源,积极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推进绿洲康养医养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养护院等专业养老服务设施及农村养老等服务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养老示范企业。加快推进“互联网+康体养老”发展模式,改造提升传统养老服务业态,强化供需衔接,扩大智能养老和医养结合服务。

  新兴服务业态。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文化艺术培训及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演艺娱乐、体育健身、绿色消费,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拓展服务领域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

第四节旅游业

  实施旅游优先战略,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融合发展为引领,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全县经济社会的支柱产业、富民惠民的民生产业、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扩大开放的窗口产业。 2020年,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20亿元以上,创建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以上,3A级景区3个以上,建成世界文化遗产地、国际康养休闲基地,进入湖南省旅游重点县行列。

优化旅游业布局

    培育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强化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打造苗侗故里、神奇绿洲、生态绥宁”旅游品牌利用“张家界—湘西—桂林”黄金旅游通道重要节点优势条件,全力打造乐安—寨市—黄桑—县城—花园阁的旅游黄金圈,打造县城—洛口山峡谷、县城—神滩—神坡山、县城—宝鼎山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一批精品核心景区,发展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点,形成以精品核心景区为支撑、以美丽乡村旅游景点为连接的旅游发展布局。

、提旅游基础条件

  改善旅游交通设施。积极争取兴永郴铁路、绥(宁)洪(江)高速尽快立项,实现绥宁与桂林、张家界、凤凰等成熟旅游市场的便捷对接。加强各旅游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结,建设大门洞至黄桑公路、乐安至东山公路、黄桑至坪溪公路、黄桑兰家城步乌鸡山公路,扩建关峡至花园阁公路及花园阁环岛公路,形成大容量、高安全、快速度、无障碍的核心旅游环线,实现与周边县景区互通互联。加快建设县城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启动黄桑、花园阁、寨市等景区(点)停车场建设,规划一批自驾游营地,拓展公路招呼站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为游客深度游和自驾游奠定基础。加快县城客运总站建设,县内客运线路网络要最大限度地辐射至主要景区(点)和重要乡村旅游点,适时开通县城通往主要景区(点)的旅游巴士,为游客提高优质快捷的交通服务。

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交通、供水供电、通讯服务、信息服务、餐饮、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安防消防、应急救援等游客服务设施和功能,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景区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完善景区标识系统。要加强互联网和旅游结合,扎实推进智慧旅游,实现重点旅游走廊、主要旅游线路通讯无盲区,核心景区WIFI全覆盖。按照全县旅游发展的布局,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合理发展布局高中低档宾馆酒店建设。结合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扶持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休闲体验农庄和民俗客栈,建设一批写生基地、影视拍摄基地、拓展基地、健身步道、自行车骑行基地、自驾基地、露营地,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满足游客不同需求。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一批生态环保型的旅游厕所全力打造绥宁特色饮食文化,规范发展乡村旅游服务点,全面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建四星级、三星级酒店各3家以上,四星级以上酒店1家以上。

  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大国家等级景区创建力度,着力打造特色县城景观区、黄桑生态文化旅游区、寨市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区、大园古苗寨旅游区、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景区、高登山普照寺宗教文化旅游区与马王桥梯田观光旅游区、天堂界佛教圣地、宝鼎山旅游区、洛口山峡谷旅游区一批成规模、上水平、效益好的旅游精品景区。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推进黄桑生态文化旅游区创建为国家级5A景区,特色县城景观区创建为全县游客集散中心和国家4A级景区,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景区要深度挖掘和展示苗族文化,开发水上旅游项目,创建国家4A级景区。

    提升城镇旅游服务功能。加强城乡旅游接待和服务功能建设,以苗绣、健康茶等特色产品为引导,完善和提升城镇旅游服务功能,支持建设一批民族旅游小镇、民族风情街。支持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扶持发展特色旅游商品,繁荣旅游市场。以省内旅游市场为主体,大力开发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适度发展康和节庆旅游市场。扩大旅游促销规模,提高促销质量,讲求促销效果。

专栏3 旅游提质建设工程

黄桑原生态旅游开发:包装打造上堡、潭泥、赤坂等苗侗特色村落、亲水观景长廊、黄桑禅院、上堡苗侗文化博物馆等景点,建设黄桑游客服务中心、汽车营地、露营基地、原生态文化影视基地。

寨市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巫傩文化创意园、莳竹河沿岸风光带、原生态文化影视拍摄基地。

佘家景区:建设自驾游露营基地、老年康养中心、游客服务中心。

大门洞景区:建设大门洞峡谷公园、回龙洞水上世界、青钱柳茶文化展示园

三、创新旅游发展方式

推进旅游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大文化旅游结合力度,深度挖掘森林生态文化、苗族侗族文化、巫傩文化、节庆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大文化旅游结合力度和深度,塑造一批文化旅游品牌和特色,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培育提升绥宁旅游品牌整体知名度。大力推进侗寨申遗,形成“苗侗故里”、“世界文化遗产”名片。加强旅游与现代农业、林业和商贸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和体验农业、林业、商业等旅游工程,丰富旅游产品。

创新旅游投入新机制创新PPP模式,组织推进旅游景区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国有景区改革,实现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开放旅游市场,加大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和管理服务品牌的引进力度。加大重大旅游工程和旅游精品创建,推进县域旅游综合实力有效提升。针对主要客源地和主要客源人群,实施精准促销,提高促销效果。十三五期间,年旅游促销经费达到1000万以上,并保持年度适度增长。

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及桂北地区、珠三角地区旅游联动开发,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湘西南生态旅游圈”、“珠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加快推进绥宁、城步、通道三县“中国步道”项目建设,打造继张家界、凤凰之后的大湘西旅游第三极。

培育壮大旅游业发展主体。着力培育和扶持一批旅行社、酒店、体验农庄、农家乐和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壮大旅游产业发展主体。采取请进来、派出去、加大培训等措施,大力培养旅游管理、销售和导游人才队伍,为绥宁旅游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建设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创建多元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20年,全县综合科技实力达到全市中等以上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以上,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一、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着力推进新能源产业有关的风力、水力发电及关键零部件、铁锂电池、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等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发展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工业能源综合利用和重大机械产品节能降耗等节能环保产业关键技术和产品,加快竹木复合板、碳纤维板等新材料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运用引进示范推广粮油、畜禽、食用菌、天麻等新品种2020年,全县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25家,建立天麻林下高产种植基地15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每年新推广科技成果20项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0%以上。

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事业加快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大力提升科技服务民生的能力。加大对远程教育的技术支持力度,支持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提高科研水平和科技教育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生产、食品污染物监测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建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重点支持惠康公司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自动截流输液器申报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组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

二、大力推进人才发展

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深入实施人才支撑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加强智力引进、智力借入,有计划地聘请各行业专家学者对绥宁经济发展智力帮扶。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集聚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需要的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乡土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高技能人才及熟悉经济运行规则、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的复合型人才。大力推进工业、农业、旅游、电子商务、规划管理、工程建设、教育、科技、卫生及返乡创业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及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培训,健全人才选拔、引进、培养、培训和流动机制,改善人才发展环境。

三、强化创新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技术交易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网上技术市场等技术交易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创新的市场化、企业化。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发展技术市场,改善高新企业融资条件。整合社会科技力量,培育壮大中介组织,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在农村、企事业、社区、学校等地创建科技和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深入开展科普培训活动,普及科知识,建设一批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社区科普阵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场馆。到2020年,完成10项先进实用技术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农村、学校、社区、企业等科技知识普及率达85%以上。

四、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坚持以众创平台为载体,以优化服务为关键,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壮大创新创业群体,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壮大创新创业群体。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创业主体,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开拓产业和各类劳动者创新创业。重点扶持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创新创业,鼓励发动城镇失业人员、务工返乡人员、失地农民、退役军人等群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创业。到2020年,全县创业主体大幅增多,通过创业带动大批城乡劳动力就业。

搭建创新创业载体。打造新型创业孵化器,构建市场化众创空间,着力培育科技型、创新型初创企业。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鼓励建设创客中心、创意基地、设计中心等创业孵化基地,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到2020年,培育形成1个创业示范园区1个众创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主办单位:湖南省绥宁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绥宁县数据局 网站地图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E_MAIL:admin@hnsn.gov.cn(仅受理网站维护相关事宜)
湘公网安备43052702000102号 备案号:湘ICP备05013746号-1
网站标识码:4305270003
主办单位:中共绥宁县委、绥宁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绥宁县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