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设施先行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争取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项目资金20亿元,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亿元,支持县内贫困乡村、贫困人口发展生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县贫困地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7.5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9.71%下降为2015年底的11.48%,人均GDP从8681元增长到16024元。
我县重点突出水、电、路、业、房、环境整治“六到农家”与教育、医疗、养老、低保、五保、村级集体经济“六个落实”以及广播“村村通”、村村响”项目建设。在贫困乡村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美丽乡村”示范村道路建设工程和农村路网改善工程。提高水质达标率和自来水入户率,大力推进自来水入户和水源水质保护工程,力争到2020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以上,全面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使贫困群众都能喝上方便、安全的饮用水。完善贫困村住房建设规划,改造后的住房面积达到贫困户危房改造标准、基本功能齐全、符合抗震抗灾要求。加快农电网升级改造,2015年实施了8个乡镇32个贫困村农电网改造项目,2016年计划实施8个乡镇13个贫困村农电网改造项目,届时,所有贫困自然村实现100%通电,实现同网同价。加快贫困乡村宽带网络建设,争取至2016年底实现所有行政村宽带信息网络全覆盖,农村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40%,以后逐年增加,为贫困农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同时,我县进一步完善全县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统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新型城镇化试点等项目,采取易地搬迁、整村推进,整体搬迁、插花安置等多种方式,加快易地扶贫搬迁。争取到2020年实现全县324个村4453户15881名扶贫对象应搬尽搬。
我县还认真落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倾斜扶持政策,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治理,加强农田水利和梯田建设,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建设,逐年完成规划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项目,力争到202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75%,中小型畜禽养殖综合治理率不低于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