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走进洞口 > 洞口概况 > 洞口文化

我县再添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12-23 16:27
【打印】
【 字号:

在日前公布的第四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中,我县戏曲盔头制作技艺和罗溪熬茶习俗成功入选。至此,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4项。

盔头又称冠盔,是传统戏剧人物所戴冠帽的统称,也是塑造戏剧人物的重要标识,分硬质冠盔和软质帽巾。如今,高沙镇还保留着一家已传承六代的戏曲冠盔作坊——“恒春奇”。制作传统戏剧冠盔最基本的步骤是基础造型,基础造型分内脱胎和外脱胎两种方法。然后还有“凿样子”、“捏粉线”等工序。绒球和腊珠在戏剧冠盔上的应用范围很广,是冠盔制作工艺中的核心部件之一。艺人将制作好的“纸质盔头”“额子”“绒球”“蜡珠”等各个部件按设计图样组合起来,用漆包线或细铜丝绑扎牢固,一件色彩明亮,尽显中国传统戏剧优美华贵,底蕴厚重的戏剧冠盔就显露在世了。

在罗溪瑶族乡五峒九寨的舒、蓝、雷、陈、杨五姓瑶族同胞中世代传承着一种用熬茶颂祖传道、敬老尊师、迎宾待客、解怨和气、驱瘴祛病的习俗。每年谷雨前后五天,罗溪瑶族同胞从高山界上釆集野山茶、青钱柳、白果树、金银花藤等九种植物的芽孢嫩叶,摊晾一天一夜后,倒入铁锅用猛火翻炒揉搓成米粑样的茶团,放入火塘上的竹编炕筛里用柴蔸大火一边熏烘,一边让其发酵,烘干后备用。这种茶团经反复熬煮出的茶汁,不仅清香甘淳止渴生津,而且具有除瘴驱瘟,清热解毒,提神强心,暖胃健身的药效。在六百多年的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熬茶习俗。

据了解,此次邵阳市共有九个项目入选第四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除我县戏曲盔头制作技艺和罗溪熬茶习俗外,绥宁、新宁、武冈、新邵等县、市的另外7个项目也名列其中。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县再添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来源: 作者: 2016-12-23 16:27

在日前公布的第四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中,我县戏曲盔头制作技艺和罗溪熬茶习俗成功入选。至此,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4项。

盔头又称冠盔,是传统戏剧人物所戴冠帽的统称,也是塑造戏剧人物的重要标识,分硬质冠盔和软质帽巾。如今,高沙镇还保留着一家已传承六代的戏曲冠盔作坊——“恒春奇”。制作传统戏剧冠盔最基本的步骤是基础造型,基础造型分内脱胎和外脱胎两种方法。然后还有“凿样子”、“捏粉线”等工序。绒球和腊珠在戏剧冠盔上的应用范围很广,是冠盔制作工艺中的核心部件之一。艺人将制作好的“纸质盔头”“额子”“绒球”“蜡珠”等各个部件按设计图样组合起来,用漆包线或细铜丝绑扎牢固,一件色彩明亮,尽显中国传统戏剧优美华贵,底蕴厚重的戏剧冠盔就显露在世了。

在罗溪瑶族乡五峒九寨的舒、蓝、雷、陈、杨五姓瑶族同胞中世代传承着一种用熬茶颂祖传道、敬老尊师、迎宾待客、解怨和气、驱瘴祛病的习俗。每年谷雨前后五天,罗溪瑶族同胞从高山界上釆集野山茶、青钱柳、白果树、金银花藤等九种植物的芽孢嫩叶,摊晾一天一夜后,倒入铁锅用猛火翻炒揉搓成米粑样的茶团,放入火塘上的竹编炕筛里用柴蔸大火一边熏烘,一边让其发酵,烘干后备用。这种茶团经反复熬煮出的茶汁,不仅清香甘淳止渴生津,而且具有除瘴驱瘟,清热解毒,提神强心,暖胃健身的药效。在六百多年的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熬茶习俗。

据了解,此次邵阳市共有九个项目入选第四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除我县戏曲盔头制作技艺和罗溪熬茶习俗外,绥宁、新宁、武冈、新邵等县、市的另外7个项目也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