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有古楼,古楼有好茶。
宝庆文友相邀,御清风,穿深林,上古楼。
高山,流水,古道,斜阳。整衣端坐于古楼,闭目,静思,任屋后的山风长啸,卷走尘世纷扰。
河水正在山脚下流淌,清冽的浪花和着山野的鸟鸣,凑响天籁。河面雾岚升腾,随风在山野里飘荡。云雾从窗口漫进了阁楼,袅袅娜娜,水气迷蒙,隐没瓦檐、残墙。
高山有好水。冬红女士身姿婀娜,莲步点点,打来古楼河水,一颦一笑,云雾一样的轻灵。沸水煮茶,茶房飘香,醉了高树山雀,醉了廊下黄狗。文友兴来,挥毫泼墨,吟诗作画,古楼内外茶韵墨香。
文友告诉我,品茶需要意境,需舒缓心情,从轻啜慢饮中咀嚼出生命真意,人生况味。我似懂非懂,轻轻把盏,看茶叶在沸水中缓缓舒展舞蹈,如落叶飘零;一团浓绿轻漫,如花,如烟,最后淡成裴翠、碧玉,通体透亮,嫩嫩的绿如春芽上树,鲜活、清澈、温润。早有清香扑鼻,那是雪峰高山植物的气息,饱含了阳光雨露,日月精华。丝丝缕缕的清香鳗鱼一样钻入鼻孔,忽如长眠初醒,通体舒泰,令昏昏者醒,浊暗者明。世上竟有如此清香!手把茶盏,轻轻摩挲,心生几许敬意。我正襟危坐,陷入瞑思,淡淡清香来得如此的悠远、古朴、绵长……
唐•开元27年,湘黔古道。秋夜如水漫漶。秋风起,寒露生,山林隐没,草虫啾啾,白日喧嚣的马蹄已经散去,青石板泛一路青冷幽光。踏着青石板,一位寂寞的诗人踽踽独行寒夜。他双眉紧锁,目光如炬,一袭青衫,披发长吟。他要翻过雪峰山,到叙浦龙潭去看望好友王昌龄。这位已经贫困潦倒的诗人原来是顶顶有名的唐代十大才子钱起,他思想的火花如暗夜的火把,划破长空。王昌龄贬谪岭南,想念好友,日夜祈盼。想起好友遭贬,忠良身陷,世道污浊横流,诗人不禁悲从中来,老泪纵横。
沿雪峰古道,翻雪山之巅,有古楼隐现。登古楼,但见青山巍巍,飞瀑流泉,猿鸣峡谷,长风浩荡。诗人俗事杂念顿消,爱恨情仇飘散,惟余浩荡正气,灿烂烟霞……果然风水宝地。诗人兴起,挥毫题诗:
野竹通溪冷,
秋泉入户鸣。
乱来人不到,
芳草上阶生。
是夜,诗人夜宿古楼。月亮挂在树梢,爬进了窗口,照亮诗人忧伤的脸庞;瓦檐上有野猫走过,后山的狐狸坐在茶园里看月光。诗人枕风长眠,梦入仙境,醉乎平溪之畔,飘然雪山之巅,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我还在胡思乱思,揣磨古楼云雾茶特有的清香,文友笑我痴傻,催我喝茶,恍惊起而长嗟!轻轻啜饮,一股清气突然在体内回转,全身浊气下沉,顿觉神清气爽,耳聪目明。淡淡的清香和苦涩,味厚而不腻,淡而不寡,香而不熏,涩而不凝,苦而不艰,颇得雪峰神韵。
好山好水,赋诗品茶,人间美景。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原来,“清”也是一种“福”!
我茅塞顿开。
清风明月,古楼煮茶。我仿佛成为那位行走湘黔古道、披发长吟的诗人,一不小心就滑进了晨钟暮鼓、黄卷青灯的意境……
呵,古楼。云雾。茶。
也曾偿品众多名茶,铁观音香高而秀,乌龙茶味浓甘润,龙井茶香气持久……其味虽香虽美,然终脱不了红尘之气。唯“古楼云雾茶”超尘脱俗,余韵绕梁,三日不绝,赋有雪峰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