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书写大奔袭
--------周后运小说集《东江情话》漫议
在现代性转型的历史视野中,底层是斑驳陆离的社会视屏上,触目惊心的景观——背井离乡风尘仆仆的农民工、默默栖居在摩天大楼阴影下的城市棚户区、从工厂车间沦落到街头巷尾谋生的下岗工人,还有那散落于广袤田野里的茅屋、秋风和炊烟。这样的社会景观,并非只是定格在历史画册上的老照片,而是当下现实的社会纵深和底色本真。正是这个匍伏在地的底层,往往因为庸常无奇,而成为那些位居庙堂的作家、诗人眼底无足轻重的诗意背景;被那些乏味无趣又孤芳自赏,并垄断着话语资源的精英知识分子,悬置成为文学的“他者”。知识精英主义者的自负和傲慢,使他们习惯于制造幻觉,而拒绝同现实世界及任何文化异见者对话,他们对一切异端的声音具有超常的删除、消解和改写能力,并且总是能够不动声色和巧妙地将其纳入到自己掌控的话语体系当中。“小资意识”的烙印,顽强而又隐秘地戳印在这些人的书写文本之中,在众多吟咏田园风光的诗文里,面朝泥土背朝天的农民,仅仅是一种情趣的点缀,一种山水画面的填充物。在盛大的“桃花园”景象之中,底层仅仅是一批制造热闹幻象的被动接受者;是对施舍给他们面包和奶糖的恩人的“感恩”者,是簇拥在台下的掌声和欢呼的制造者;是一群由自己随意摆布的小小的道具。
当这群精英知识分子陶醉于个人文化趣味和生活方式,将在严峻现实面前表现出的自私和冷漠,当成为一种值得炫耀的时尚的时候,底层文化来自底层,便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长期的底层经历让来自底层的写作者知道,生活在苦难中的底层,他们的话语、情感应该得到疏通、表达、形成底层自身真实、质朴的话语空间。《东江情话》的作者周后运,原本是湖南农村到广东惠州闯荡世界的打工仔,他有一段在部队滚打过的军旅生涯经历,并且十多年来,从最普通的农民工,文员、白领一步步做到了副总经理、管理工程师。尤其可贵的是,他还在广东为农民工进行法律维权的路上,亲身体验和目睹了处于社会底层的许多贫苦农民工的精神的痛苦与生存的艰辛,储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周后运栖身于底层,熟知底层人物的种种故事,然而在含辛茹苦地应付生计的同时,他们腾不出更多的精力从事文学写作。他的文学书写只能是自发的,小型的,粗糙的,地域性的,因而仅仅是边缘性的文学书写,他的自我表述无法精确地抵达整个底层的纵深。所以,《东江情话》中虚拟的浪漫、神奇和豪气,对于苦苦挣扎的底层人物来说,只不过是一种谋生间隙的临时性慰藉。的这些故事,汇聚的也许只是“生活在别处”的这个底层,尽可能遗忘身边的日子,对付苦难的一种集体性的梦幻。在这个意义上《东江情话》是多种精神元素的暧昧和含混,还无法容纳历史的沉重。
当然,我们也看到不少来自底层的文学作品,紧紧地拥抱着那些公众传媒中不断报道的故事,在经验和常识中将底层生活弄得没有道德羞耻,不见亲情伦理,甚至是为所欲为,津津乐道于底层生活的性饥渴、性乱、通奸、乱伦等等。这些底层书写在情节设置上,往往采用奇遇化引入偶然性逻辑,在内容上的生活奇观化,主题上的欲望化,使创作的内在逻辑面临生活真实逻辑的挑战。另外,在一些描写底层苦难的作品中,苦难的起源往往是道德的恶人,苦难的解决或者乞灵于道德的拯救;或者是来自底层之间的相濡以沫;或者是依赖于善人的施舍和清官的拯救;亦或者是底层的个人奋斗。总之,被惊怵化的苦难叙事所拨剌的神经,常常会重归于道德自足的安稳和满足之中。而周后运的小说尽管只提供了一些并非特别新奇的的生活故事,但是,这些很普通故事却隐含了道德叛逆的锋芒。比起那些在现代性转型时代“分享艰难”、“痛并快乐着”的精神自渎,消解底层苦难叙事的反抗能量,企图让底层叙事蜕变为一场话语游戏,甚或只是底层写作者某种道德自慰和凌空蹈虚的精神意淫的底层写作,周后运并没有如某些作家那样,怀着庄严的道德使命感,以道貌岸然的面孔,去指责主人公肖建明的道德暧昧行为,而是以比较宽容的眼光,从更深的精神层次上,去思考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第二代农民工——新一代农村出身、有文化的轻年人在向城市挺进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精神危机与道德困惑。
底层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道摇曳的生命风景,是“我”的来处,“我”的全部的生活都在这里开始。也许有人会认为周后运《东江情话》中的小说作品,在艺术上很粗糙,有的是对底层苦难描写放纵狂欢式的粗鄙;有的是主题先行论式的理念写作,由此导致普遍的人物平面化、概念化,情节模式化,并认为这是因为作者的主体立场的空虚,主体价值判断的缺失的结果。担心刚刚起步的底层文学,会变成社会学的调查报告,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直抒胸臆的杂感,网络发牢骚的贴子,从而对“文学性”品质构成损害。但是我认为,在周后运的小说中,那些在底层中挣扎和承受的人们,并不像某些小说中的人物面目模糊、单向度的或寓言化,而彰显出强烈的主观色彩。实际上,周后运的小说既有因物质匮乏带来的窘迫和恐慌,也有因精神和社会身份沦落造成的焦虑、愤懑和呼喊。由于周后运特有的体验性、亲历性,缺少修饰性,其所叙述的底层,更具有一种值得信赖的真实品格和力量。同时,周后运的小说在文学语言、叙述立场、文化趣味上,无疑是鲜活的、朴素的、生动的,是直接从底层和人性内部迸发出来的。周后运的底层写作,是一个长期被文学忽略的阶层,在美学上的精彩亮相;是民间相对于主流以及“宏大叙事”和精英文化而存在的现实;是精英知识分子话语资源霸权下底层书写的大奔袭。尽管它的特征是感性的、混浊的、原生态和不确定的,但它却具有浓厚的草根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
(2300字)
【周后运简介】
周后运,湖南省洞口县黄桥镇人,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惠州市小说学会、洞口驻惠州联谊会秘书长,惠州市农工党党员,惠州市青联委员;现从事文化传媒业。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沧海横流》、维权读本《维权在线》、《民企维权"宝典"》、“三农”题材小说集《东江情话》﹑青春读本《追梦人生》等。赢得 “农民工作家”、“维权英雄”的美誉;2005年,获得"惠州市十佳外来工"荣誉称号; 2006年11月,获得"中华优秀奉献者"荣誉称号; 2006年,获"感动惠州"年度人物提名奖; 2007年4月,获第九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 2007年5月,获"第五届全国进城务工青年良师益友"荣誉称号; 2008年3月,当选为北京2008奥运火炬手。其个人事迹被载入《广东文艺家大典》,受到中央电视台等百余家权威媒体的追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