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平常的小村,这个平常的小村里有一条长长的小巷,小巷边有一间摇摇欲坠的土砖房——这,就是曾广通和她那瘫痪在床十年的妻子——刘冬艳栖身的地方。曾广通,这个只有四十出头的男人,个头不足
曾广通荣获邵阳市首届十大道德模范
图为曾广通(左二)及妻子刘冬艳(左三)在颁奖晚会现场
最温暖的家
曾广通曾经有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
十二年前,他年轻,充满了青春活力;妻子漂亮,说不出的温柔贤慧,唯一的儿子乖巧可爱, 1992年,他凭着精湛的竹艺品加工技术和诚恳的为人,在深圳一家竹制品加工厂找到了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而她就一心一意在家里侍弄着田地、养育着儿子、孝敬着公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两人计划着,等钱攒够,就把原来破烂不堪的二间土砖房子翻修成一幢漂亮的小洋楼。
最彻心的痛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就在一家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与憧憬的时候,1998年的一天,正在田里劳作的刘冬艳突然昏倒在地,怎么也爬不起来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曾广通不得不辞去在深圳的工作,带着妻子辗转于北京、上海、长沙等地最好的医院求医。很快,准备用来修房的积蓄花光了,亲戚朋友家也借遍了,妻子的病不仅没有丝毫好转,而且连病因都查不出,医生只给了他们一个“可能是有什么东西压迫神经而导致手足无力”的结论。钱没有了,病因也没有查出。
没有确切的诊断结论,治病就无从谈起,而按照医生的建议,曾广通又不敢让妻子去冒那种成功率只有5%的开刀手术。他对妻子说:“我宁愿服侍你一辈子,也不要让你去冒这种失去生命的危险。”
最烦琐的活
治愈无望,曾广通只好带着再也无法行走的妻子回到了家。从此,家里家外、大事小事,就全部落到了这个男人身上。每天,曾广通天不亮就起床,先到田地里忙一阵,再匆匆赶回家做好饭菜,等到收拾好屋子,躺在床上的妻子也该起床了,曾广通就放下手里的活,帮妻子打水洗脸、擦洗身体、梳头穿衣,再把妻子抱到轮椅上坐好,招呼她吃饭。做完这一切,时候已经不早了,但是不能闲下来,因为还要生计,还要给妻子买药,儿子还要上学,这些都需要他去挣钱。可是钱从哪来?外出打工,连上厕所都要他抱的妻子又没有人照看,再说家里需要管教的儿子和维持生计的几亩地都离不开他。无奈之中,曾广通只好借了东家借西家,凑了一千多块买回一台破竹机子。利用这台破竹机,他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帮人加工竹席,用每加工一床竹席赚到的几块钱来补贴家用。可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过度的劳累与长期的营养不良,原本就瘦弱单薄的曾广通也病倒了,浑身老是酸痛不止,但是为了省几个钱,他强忍着不去医院,实在痛得受不了的时候就在椅子上坐着稍微休息一下,再继续手里的活计。十年来,曾广通几乎天天这样过。
最无奈的心
累点苦点曾广通还能忍受,让他感到最难过而又最无奈的事却是妻子有时候的蛮不讲理。
“哎哟哟、、、、,痛死我啦!你就不能轻点呀?我就知道,别看你嘴上不说,心里巴不得我早点死,好减轻你的负担、、、、、、。”
刚从菜地里回来,放下手里的锄头就招呼妻子起床的曾广通因为给妻子穿鞋子的时候手不小心重了点,就招来了妻子这一番不着边际的漫骂。这样的事情对于他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一次听到妻子这样冤枉自己,他心里总是感无比的委屈。可是这样的委屈除了自己忍受,还有什么办法呢?他知道妻子并不是有意的,只是因为自己的身体不好,成天在轮椅上坐久了导致心情烦躁而发的脾气。但是他不能和妻子顶撞,怕自己不小心说出什么话来更加刺激了久病在床的妻子,导致妻子再想不开。想起几年前的那一天,曾广通至今还有点后怕:
三年前,刘冬艳看着每天忙得象陀螺转似的老公,看着因家贫而不得不辍学的儿子,躺在轮椅上的她心里象刀割一样难受,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她这个“废物”拖累而造成的。她不想再成为这个家的累赘,于是偷偷找到一瓶农药,想悄悄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因为手没有力气,刘冬艳在弯腰捡农药时,没有拿稳而把农药瓶摔碎了。浓烈的药味让正好从外面赶回来给妻子做中饭的曾广通察觉到了妻子自杀的念头,从来没发过脾气的他气得摔破了热水瓶。冷静下来后,曾广通又内疚地对妻子说:“我不该对你发脾气,但是以后你也不能再有这样的念头,我们苦一点没关系,但是要是没有了你这个家就不象家了。只要你开心点就行了,我是男人,我撑得住。”
经过这件事后,曾广通在以后的日子就更加小心地对待妻子,尽量不惹妻子不高兴。
“只要她活着,孩子就有娘,家也才象个家。”曾广通这样说。
最浪漫的事
怕妻子会再想不开,也怕妻子整天坐在轮椅上无聊,曾广通就变着法儿让妻子高兴。逢年过节,他总会从集市上给妻子捎点零嘴;碰上好天气,他会放下手里的活汁,推着妻子到河边去呼吸新鲜空气;妻子过生日,就是家里再没有钱,他也会精心做几个可口的菜,再备上点烧酒,和妻子喝上两盅;平时自己忙,他就央求邻居家的一些大婶们无事到家里来坐坐,陪妻子说话解闷。所以当你走进一间低矮、阴暗的土砖房,你就会看到这样一个场面,一个单瘦的男人忙碌不停,而坐在轮椅上的嫩皮细肉、清清爽爽手脚不能动弹的女人却在和几位邻居拉家常。如果你问她,自己得了病怎么还能笑得如此灿烂?她一定会说:“因为我嫁了世界上最好的男人,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曾广通或许不懂得什么是浪漫,但是无论荣华富贵,无论贫穷困苦,他都会陪她一起慢慢变老,而且一直把她当做手心里的宝,这难道不是人生最大的浪漫么?
最难得的人
是的,曾广通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天长地久的誓言,有的只是这种在大难面前永不放手的真情,凭着这种不离不弃的真情,他十年如一日,每天强撑着忙完家里忙家外,忙着照顾妻子忙挣钱;他象带襁褓中的婴儿一样带着妻子走过所有的艰难困苦。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是却真真切切。街坊邻居及亲戚们看到曾广通的行为,发出这样的感慨:
“我活了几十年,还真的没见过这么好的男人,世界上再也没有这样的男人了呀!”隔壁家胡大娘这样说。
“唉,同样是兄弟,换了我家男人,我要成了这样,只怕早就见阎王爷去了”刘冬艳的妯娌如是说。
“真是不容易呀,十几年如一日,从来不曾离开过半步。亲戚家做什么好事,他如果去帮忙,老婆有什么事,只要一个电话就跑了回来,完了再去……”。
“脾气真是好得没话说,这么多年了,就没看到他对自己瘫子老婆发过脾气,相反,很多时候还劝自己的老婆要开心,不要生气,这样会加重病情,太让人佩服了!”
“他一天要给老婆擦几次身呢,你看这大热天的,一个瘫痪的女人能够这样干干净净、没一点异味,还真是少见。”
……
谁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一路走来,说不尽的酸甜苦辣,道不完的风霜雪雨。那些幸福时光,曾广通陪妻子一起走过;苦难临时,曾广通仍然携妻子相伴前行。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气吞山河的豪情,但是他的行为却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最真挚的情
邻居们被这种患难真情感动了,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帮助这个苦难的家庭。2006年3月,花园镇党委政府了解到曾广通的家庭情况后,特意安排镇民政办为过去只能躺在床上的刘冬艳送去了一辆轮椅,并每年都从民政资金里拿出一部分钱来上门对刘冬艳进行慰问。县政协主席刘千苟知道情况后,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跑到花园来看望他们。
看到这么多人在关心自己一家,曾广通感激不已。也许他并不懂得什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豪言壮语,但是别人给他的帮助,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因此,尽管为这个家忙得已经恨不得生出八只手来的他,仍不会忘记抽出时间去关心别人。哪家的竹席破了一个洞,他不会忘记上门帮人家修好;家里来了客人,难得杀一只鸡,他不会忘记给隔壁家八十多岁的大娘盛一碗过去;村里的留守学生阿兵每次吃力地带着米去学校住宿、从他家门口经过时,他不会忘记帮小兵扛着米并把他送上车;去年大冰灾,他不会忘记早起把门前马路上的冰雪扫干净,方便过往的行人;今年四川大地震,他从电视上看到大家都在为那些遭了难的人们捐款捐物,他不会忘记找到村干部说“我家虽然穷,但是我也要表示我们的一点心意……”!
曾广通是个很普通的农民,但他却拥有一颗最真挚的爱心;曾广通是个很平凡的男人,平凡得如沙漠中的一粒沙,但我却深深感受到了他的人格力量,他让身处绝境中的人看到了希望————他就象沙漠中的一汪泉水,滋润着长途跋涉者干渴的嘴唇;他就象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迷途者前行的道路;他就象道德使者的化身,震憾着那些无义不孝者的心灵。曾广通身上体现出的这种拳拳爱心和崇高品德,不仅是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完美的诠释,更是对社会道德模范最恰当的说明。我们相信,为了真情,患难同行,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本文已被潇湘晨报、洞口报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