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机构概况

花园镇简介

花园镇位于洞口县的西部边陲,与武冈、绥宁搭界,是三县的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为洞口县十大乡镇之一。

区域概况

花园镇,相传宋代有督军在此修建美丽官府、营造一个大花园而得名。明代武冈州在此置蓼溪巡检司。清代属武冈州花园团。民国时属武冈县蓼源乡,为蓼源乡驻地。1949年10月,属武冈县第三区,1950年3月属武冈县第五区,1951年6月属武冈县第三区。1952年2月,武冈县析置洞口县,属洞口县三区。设高坪、马家、龙头、燕岭、明家、花园、金狮、宝湾等乡,1953年合为马家、龙头、花园3乡,1956年并为花园乡。1958年,并入桥头乡,组建桥头人民公社。1961年,桥头公社析置花园人民公社,1978年归属桥头区,1984年,更名为花园乡。1995年西中乡并入成新的花园乡。2001年9月经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设立花园镇。辖巷子、马家、龙头、宝湾、黄金、花园、宝岭、高坪、泡桐、燕岭、金狮、长春、桂花、陶家、石龙、福泉、乐群、西中、福田、长乐、新店、木井、光冲、再兴、鸬鹚、大洲、沅江等27个行政村和红军桥、李家渡等2个社区居委会。2016年5月经批准,合并建制村,调整为木井、新兴、黄金、鸬鹚、桂花、马家、龙头、乐群、高坪、燕岭、花园11个村,西中、李家渡2个社区。

花园镇位于东经110度52分37秒 110度56分44秒,北纬26度51分38秒 26度55分53秒。地处洞口县西南部,雪峰山东麓,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0公里。东与本县又兰、高沙镇毗连,南与武冈市湾头桥镇相邻,西与绥宁县红岩镇、黄土坑乡接壤,位于洞口、绥宁、武冈三县(市)交界之地。土地面积12.2万亩(合81.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近3万亩,林地5万余亩。

花园镇地处半山区,属丘陵地带;属资江水系,赧水一级支流蓼水河贯穿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全镇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土壤肥沃。

截止2015年末,总人口3.4万余人,以汉族为主,瑶、满等少数民族人口不足百人。


经济发展

花园镇西北高山峻岭,东南平地开阔,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水源丰沛,为全县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新中国建立后,在国家支持下,农工商多业并举,改革开放后,城镇发展加速,经济飞跃。

花园镇主产水稻,耕地面积2.96万亩,人均0.75亩。农业种养并重,种植业以粮为主,农副产品有柑桔、茶叶和辣椒,主要经济作物有药材、瓜果类和花卉。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解放后一改以前贫穷落后面貌,筑坝建库修塘,建成稳产高产农田2万余亩,特别是西中这个解放前 干死蛤蟆、饿死老鼠 的地方,水田也实现了自流灌溉,农业生产连年上升。1980年粮食总产2437万多斤,亩平1001斤,向国家贡献粮食428万斤。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粮食产量直线上升,1986年亩产达到620.5公斤,农业人口人平产粮645公斤。1996年全面推广杂交玉米,以后逐步遍及全镇。油菜生产为全镇当家油料作物,原西中乡油菜生产范围广产量高,1980年总产油菜籽2066担,居全县第二位。上世纪40年年代境内的马家、龙头、高坪就有成片家种茶园,解放后,境内相继办了一些专业茶园和家庭桔园。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渔业现已发展到以淡水、网箱养殖,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水面达6.97公顷。林业则盛产楠竹、杉木、松木;1968年,县定花园公社为县五个杉木林基地之一;1986年3月,境内自燕岭起的西北山地进行了飞机播种,现今可利用山林5.28万亩。2014年,生产粮食1890吨,其中水稻1088.75吨,人均392公斤;生猪饲养量6.21万头,年末存栏1.98万头;牛饲养量1.2万头,年末存栏0.26万头;家禽饲养量13.69万羽,上市11.98万羽;人工水产养殖4.26公顷,主要品种有淡水鱼类、虾等。扩大了优质稻制种面积,并以点带面促进葡萄、金银花、桑葚、油茶等特色种植的发展,利用水库的自然优势,发展特色养鱼、加大了对牛、羊、孔雀等特色养殖的支持力度。2014年农业总产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6%,农业增加值占境内生产总值的43.56%,努力打造 现代农业强镇 。2015年优质稻种子的种植面积达到5300亩,全镇百亩以上种粮大户达到8户,两百亩以上有3户。

花园工业起步较晚。沙皮江的砷矿与铅锌矿共生,尚未开采,1968年建县办砷矿,既无机械设备,又无开采技术,更兼产品滞销,于1969年停办。1964年以来,花园公社相继办起了农机厂、红茶厂、养蚕场、电站、农机站邓10个企业。1980年,花园、西中先后办起冰厂,无酒精饮料相继上市。1983年后,西中公社办有罐头厂,生产小竹笋、杨梅、橘子、藠头、辣酱5种罐头产品,所产油质辣酱名闻遐迩,远销国外。1986年,花园乡曲酒厂生产出 蓼河大曲 ,乌金矿泉酒和饮料啤露等20多个品种,口感好,很受欢迎。上世纪80年代创办的花园印刷机械厂一度成为县骨干乡镇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年产值达170万元,根据县政府《关于深化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2003年,该厂拍卖改制,续办私营印刷机械有限公司。进入新千年,花园工业发展速度显著,目前已有兴雄鞋业、花园印刷机械厂、华宇机械制造厂、泰昌电子加工厂、西中胶合板厂、惠民粮油有限责任公司、黄金页岩砖厂、泡桐电站、西中采砂厂、马家砖厂、宝湾砖厂、西中砖厂、长胜砖厂等多家企业。2014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590万元,工业增加值占境内生产总值的37.29%。构筑以机械加工产业为支撑、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高坪工业园为载体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提质升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以华宇机械厂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业,利用优质山林资源,大力发展精竹木加工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能、沼气等绿色能源,推进风力发电等新兴产业发展,努力打造 新型工业重镇 。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3.9亿元,全镇工业总产值达3.9亿元,增长24%,固定资产总投资2.1亿元,增长20%,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50元。

花园商贸在民国时期只有部分零售日杂行业,日寇入境后迅速告衰落,元气大伤,日渐萧条。新中国建立后,私营商业兴起,1951年武冈县在花园办供销社,洞口建县后相继建粮站,食品站。至1958年,私营个体商业不复存在,随着国营、集体商业的繁荣,境内商贸兴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流通逐步活跃。1996年,花园集市建设已初具规模,规划6平方公里的集市面积,商业区内建有一个有500个摊位、可容纳1.5万人的农贸市场,设有墟日,农副产品在此集散。2015年末,镇城区中心有新农村超市、兴旺超市、中心超市、步步高超市等颇具规模的超市,以及数以千计的日用土产杂货店;黄金、花园、西中、福田等农村集市形成并成为农村商贸中心。全镇在扩大现有服务业的同时,倡导生态旅游,以有机稻、金银花、葡萄、桑葚等天然农作物为基础,发展以农业观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打造 国家级生态乡镇 。

基础设施

花园古有蓼水通航,自绥宁李熙桥而下,曾是绥宁北五区和洞口南部的一大航道,水运条件优越。境内有砾石路面的商旅常行古道1条,以洞口为起点,行经花园进入绥宁的武阳。新中国建立后, 民工建勤、民办公助 办公路,1960年洞绥公路建成,斜贯花园,建花园汽车代办站,现改称S221线,另有县道花西公路和洞新高速公路连接线座落花园。2015年末,城区道路总长4215米,城市桥梁3座,总长度300米。有短途客运站1个,汽车15辆,日平均流量1000余人,主要流向为洞口县城。长途客运站1个,日平均流量100余人,主要流向为广东。

邮政通信有一定基础。民国末期,洞口邮政局下设花园邮政代办所;高沙邮政局下设李家渡邮政代办所。民国初年,洞口至绥宁寨市步行快班邮路途径花园。 新中国成立后,邮政电信合并,1953年开辟长途电话业务,1956年开通电报业务;1958年,安装有农村电话交换机;1960年洞口至绥宁汽车邮路开通,途径花园;1970年,安装无线电话发报机,1978年安装电击打字机。改革开放以后,邮政电信快速发展,1986年,县邮电局下设花园、西中两个乡级邮电所。2004年增办邮政储蓄业务,花园设邮政储蓄所;1998年,邮政、电信分营,花园分别成立邮政支局、电信支局;程控电话,农村电话,数据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移动网络和联通网络,在花园均有发展,网络覆盖率达100%。至2014年5月,镇内共安装固定电话4600余台,移动电话0.8万多台(不含联通、铁通),宽带用户达5000余户。

花园境内有发电站2个,杉木冲发电站座落于陶家村,装机容量400千瓦,年均发电量100万度。响水洞发电站座落于泡桐村,装机容量325千瓦,年均发电量80万度。2014年末,境内有高压线路1条,总长5千米,年用电量1600千瓦。2011年末在镇内建自来水厂1座,生产能力300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百分之40%。目前福田、巷子、马家、西中、高坪等16村的安全饮水工程都已建成,改饮用井水为自来水,其它村的安全饮水工程也正在筹备建设中。镇内公共绿地3733公顷,绿化覆盖率55%,人均绿地1244.5平方米。

花园镇水资源之丰富、水利基础设施之完善为全县之最,境内共有水库9座、塘坝99处、引水堰22处、泵站23处,水量达676万立方米。9座水库分别是中型水库大业水库;小(一)型水库为西中、福泉的顶心水库和马家村的马家水库,小(二)型水库有马家的战备水库、石龙村的石牛水库、福田村的跃进水库、巷子村的黑木蔸水库、再兴村的马安水库和禾家塘水库,水库总库容量为2282万立方,集雨面积达15.6平方公里。有大山塘1口,设计蓄水量达2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730亩。沟渠总长度为595.6km,其中主干渠259.8km,支渠249.8km,排洪渠86km,提灌站1处,设计灌溉面积3600亩,实际灌溉面积2800亩。其中红岩拦河坝总干渠境内逶迤而过,蜿蜒30公里,灌溉镇内5个村良田。巷子、马家、燕岭等27个村的水库和拦河坝加固、整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花园镇1981年由县制定撤乡建镇的规划方案,1995年,由洞口县城乡规划勘测设计室编制花园镇总体规划,将花园坚持 结构调优、筑巢引凤、和谐发展 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 新型工业重镇、现代农业强镇、红色旅游名镇、集镇扩容新镇、平安和谐稳镇 的建设目标。完成了路灯照明、污水处理、防洪堤建设、新农村客运站建设等公益性建设工程;启动了 一核、一区 改造项目:一核,即以高坪工业园为核心、机械加工业为基础,形成辐射周边区域的机械加工产业链,重点扶持华宇机械厂、高坪机械厂为龙头的机械加工行业,建设以兴雄鞋业花园分厂为重点劳动密集型产业群;一区,即以黄金小区、文博广场为依托的花园城镇建设示范区。


社会事业

清光绪年间,花园镇建有燕岭高等小学堂,以 忠君、尊孔 为宗旨;民国年间花园建有中心国民学校和多所保国民学校,开设国语、算术等课,解放前夕,花园的教育已有一定的规模和格局。原武冈县蓼源乡(今花园镇)有初级小学4所,分别是高坪小学、燕岭小学、马家小学、八保小学,有高级小学1所。1950年,在八保小学的基础上建立 花园完全小学 ,并建有湾头桥区第三中心小学。1955年,在七保保校的基础上,加上第三中心小学的高小班,建立李家渡完小。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原有的教学格局已不能满足教育的现状,为方便学龄儿童就近入学,1969年下期将公办小学下放到各大队办,原花园乡的花园完小自然消失,各大队办起了1-5年级的小学,分别是:高坪、花园、燕岭、宝岭、黄金、金狮、马家、立新(陶家)、石桥(巷子)、龙头和泡桐小学。

目前,花园镇共有1所初中(花园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西中中学)、1所中心小学(花园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6所村小、1所中心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共有初中22个班、小学60个班、公办幼儿园6个班。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8%,小升初升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

花园地区文学创作及戏剧曲艺早年则有一定市场。清光绪初年就建有木偶戏班,传统曲艺渔鼓、莲花落在民国及解放初期比较流行,曲目内容多为历史题材、侠义故事及民间传说。上世纪70年代业余文学创作活跃,卢回耀的《换种》、《春笋》发表于《湖南日报》,引起反响,此时乡文化站建立。2010年新建镇文化站,建筑面积350平方米,现有农家书屋27个,藏书4.56万册。村级篮球场8个,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敬老院1所,占地500平方米,现容纳26人。广播电视站1个,占地100平方米,覆盖全镇,用户规模约达5000户。

2014年末,花园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个,其中镇卫生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所,村级卫生服务机构27所。镇卫生院有病床20张,固定资产1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6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助理执业医师7人,注册护士3人。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2012年,花园镇建社保站,主要负责职工、居民、农村村民的养老保险,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截止2014年末,职工、居民、农民参保率均达95%以上;全镇纳入 五保 有161人,纳入城镇低保有124人,纳入农村低保有1450人。财保公司、平安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在花园设立代办机构。2014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户,人数124人,支出32.74万元,月人均22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50户,人数1450人,支出174万,月人均100元。农村五保供养161人,支出35.42万元,每季度人均550元,其中分散供养146人,集中供养15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6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4.99万元。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201人,总费用21.35万元。

特色地情

花园名优特产 有猪血丸子、辣椒酱、柴火腊肉、雪峰蜜橘、米酒、米花、团皮、金银花、鲜竹笋等,均是传统特色食品,闻名省内外。猪血丸子,始于清康熙年间,历代相传,主要原料为豆腐、猪肉末,加适量猪血、盐、辣椒粉等佐料制作而成,该制品咸淡适度,腊香可口,为宴客佐酒的席上佳品。我镇盛产辣椒,主要产品有干辣椒、泡辣椒、辣椒粉、糊辣椒、油辣椒、酸辣酱和辣椒罐头等,原西中公社1983年生产的辣酱罐头小有名气。

花园风景名胜 主要有红军桥、红军烈士墓、沙皮江、泡桐自然风光带、高坪村的熬公纪念馆、石龙村的清朝石拱桥等等历史名迹。

红军桥 座落在境内的蓼水河上游,毗邻镇政府机关,与穿境而过的S221线省道遥遥相对,距县城19公里。 红军桥 原名清溪桥,石木结构,自古为商旅西上的必经之路。1935年12月,贺龙、肖克将军率红二方面军第六团长征时途径花园,国民党地方民团为阻止红军北上将桥面木板拆除,红军在花园停留三天,并将桥面木板铺好,在桥上宿营,红军过后,人民为纪念红军功德,将此桥更名为 红军桥 。1956年修建洞口至通道公路,拆除木架瓦面,改为木质公路桥,1966年公路改道,新建双曲拱桥,此桥木质尽拆一空,仅留下几尊石墩。2001年花园镇党委政府倡导筹建,父老乡亲踊跃捐款,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多方筹资60余万元重建了这座全长100米,宽8米,石木结构,古色古香的木质桥亭。红军桥是蓼水河两岸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村民休闲的重要场所,同时汇聚了红军精神,被邵阳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革命烈士墓位于西中长连界,民国24年(1935)12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长征途径李家渡,遭敌机空袭,某部二连18名战士壮烈牺牲。1972年8月,西中公社党委、西中六队党支部为烈士墓立碑。1995年县委县政府拨款修建红军烈士纪念塔,由已开国上将萧克将军亲笔题词: 红军烈士永垂不朽 ,是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沙皮江地处我镇宝湾、龙头、黄金三村交界处,海拔2000余米,山中怪石嶙峋,遍地红木苍松,云雾缭绕,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瀑布如银河倒挂,原始次生林葱葱绿绿,空气清新,堪称天然氧吧,景色宜人,令人流连忘返。英国老子学院院长结束了 中华文化万里行 之旅后,亲率众弟子到沙皮江悟禅,被沙皮江这一全国难得的自然圣地深深吸引,经多方协商,现正在沙皮江筹建宗教道观。现今,切实保护好沙皮江生态资源、做好远景规划完善配套措施、凝聚各方财力物力抱团开发、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沙皮江原始生态游知名度等开发前期工作已经启动。不久的将来,这块未被污染的清静圣地, 沙皮江原始生态旅游 将会散发出吸人眼球的光芒,为世人关注。

现花园正致力于发展以西中红军烈士墓、花园红军桥、新店将军墓为依托的红色旅游带和以沙皮江、泡桐自然风光带为依托的自然风光旅游带,打造 红色旅游名镇、生态旅游新镇 。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