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苗族自治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1-11-24 信息来源:城步县 作者:城步县
分享到:
 

城步苗族自治县应急管理

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

送审稿

202111


  

、应急管理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十三五”期间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2.自然灾害风险仍然较大

(三)“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的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工作目标

“十四五”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1.完善领导指挥体制

2.健全安全监管体制

3.健全联防联控机制

4.完善军地协同机制

5.健全群防群治机制

(二)推进建设应急管理法治体系

1加强法律法规学习

2深化应急管理执法改革

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

1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制度

2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3.夯实安全基层基础

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

1.健全减灾救灾体系

2.建立自然灾害预警体系

3.建立自然灾害救助体系

4.建立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体系

5.完善灾害风险预警和控制标准

6.落实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着力强化应急救援力量

1.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2.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六)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1.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2.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系统

3.健全应急市场参与机制

大力弘扬应急安全文化

1.加大应急教育培训力度

2.构建浓厚应急文化氛围

创新推动应急事业发展

1.优化应急指挥平台体系

3.提升应急科技支撑水平

、重点项目

(一)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二)应急智慧安全系统

(三)应急综合救援系统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协调衔接

(三)落实资金保障

(四)严格考核评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

“十三五”期间,全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经过五年艰苦努力,全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监管水平持续提升,安全氛围和环境明显改善,全民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和在湖南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湖南省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暂行办法》和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文件等要求,结合我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应急管理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十三五”期间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在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应急管理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和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在增强安全红线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统筹安全与发展,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应急准备,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三个转变”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抓应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推动我县应急事业的不断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

(二)“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虽然“十三五”期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持续好转,应急

管理工作起步稳健,但“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1.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安全生产事故还时有发生“十三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虽然得到了有力的遏制,还是时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虽然得到控制,但没能杜绝。

2)安全基层基础依然薄弱。一是全工业企业规模小,安全生产条件差,技术装备落后,管理粗放、带病生产等问题比较普遍。是部分重点领域和场所安全管理不到位,风险隐患大。三是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普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主动、不到位,制度和管理存在不少漏洞和缺陷,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安全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依然较弱。

3)安全生产监管及应急救援能力不足。一是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人员力量薄弱,专业化人才缺乏,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二是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传统监管方式和手段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三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不齐、不强,技术支撑能力严重不足。

4)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健康权益面临繁重任务。一方面,部分社会公众安全素质不够高,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和自我安全防护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期望不断提高,广大从业人员安全健康权益意识不断增强,对加强安全监管、事故处置、改善作业环境、保障职业安全健康权益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2.自然灾害风险仍然较大

自然灾害发生范围广、损失严重,受灾种类多且同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全防灾减灾能力仍然薄弱,一是防灾减灾机制体制没有理顺,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偏少且不全,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水平不高,有待提升,四是防灾减灾队伍建设不足,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的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一是中央、省、市、县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为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省、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急管理事业的决策部署,为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思想保障和政策支持。

二是新发展理念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推动克服传统应 急管理工作弊端,创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技术,增强应急管 理工作合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发挥市场与社会的应急优 势,筑牢共建共享的人民防线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三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 巨大动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以及全社会对安全的高度关注,都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推动安全生产、 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动能,推动着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改革完善。随着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快提升,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

四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为应急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技术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技与应急管理的深度融合,推进应急治理体系和应急能力现代化,提高风险管理、监测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培训等能力的智慧化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为应急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将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科技强安”战略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五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以来,积极适应新体制新要求,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有力的举措奋力破解难题,努力逐步厘清应急管理横向及纵向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下一步将逐步构建防灾、减灾、救灾、协调、组织、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评估等职能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大应急”管理格局,为实现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开好局。

“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精神,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等安全事故。

深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依法治安、科技兴安。坚持以防为主,防救并举的原则,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锻造安全生产监督和应急管理铁军,筑牢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救援三道防线,提升社会整体安全水平,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城步创造良好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发展理念引 领应急管理工作,把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全部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生产 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同时,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避免次生事故发生。

预防为主、精准防治。把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与技能作为应 急管理工作前提和基础,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坚持底 线思维,强化风险隐患预测、预警、预报工作、实现对安全风险 与隐患全过程精准防控、精准治理,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 爆发之前。

实事求是、依法行政。切实摸清全灾害形成的特点和规律, 不断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在应急装备 和设施设备建设等方面,既要重视先进性,又要重视适用性,防 止赶时髦造成摆设和浪费。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治安,运用法治 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依靠科学、创新引领。把创新引领作为推动应急管理工作高 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着力提高应急管理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 平,着力推广高新装备在急难险重救援中的运用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实效 原则,建立健全全天候值班备勤制度和快速反应机制。深化应急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理顺有关部门应急管理职能职责,建立 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乡镇、部门合作。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社会救援力量的辅助作用。

社会参与、群防群治。坚持社会共治,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市 场机制作用,调动全社会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提高应急管理 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三)工作目标

1.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自觉对标对表推进工作,践行安全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肩负“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防范化解各类重大安全风险。

2.到 2025 年,基本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军地合力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建成统一领导、权责清晰、权威高效的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队伍力量显著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完全满足需要。安全生产管理和应急管理基本实现本质型管理。

3.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基本满足工作需要,在全省处于一流水平。

4.全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得到有效控制杜绝较大以上事故。

5.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取得明显成效。到 2025 年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构建到位,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基础设施防灾能力大幅提升。综合救援、专业救援、基础救援和社会救援力量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应急救援效能显著提升,应急预案、应急指挥、应急物资、应急运输等方面保障能力全面加强。

6.全形成健全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意识显著提升。

“十四五”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1.完善领导指挥体制

突出党政领导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加强应急管理系统政治建设,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完善应急管理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整合应急管理相关议事协调机构职责,组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综合性议事协调机构,强化应急管理综合职能。正确处理好“统”“分”的关系,实行上级应急管理部门与地方党委政府双重领导、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把基层应急管理站(所)作为县级应急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建强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细化应急管理责任链条,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边界,加快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

2.健全安全监管体制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厘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关系,明确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并落实到部门工作职责规定中。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政策规划制定修订、执法监督、事故调查处理、应急救援管理、统计分析、宣传教育培训等综合性工作,承担职责范围内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职责。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履行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强化监管执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其他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要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行业领域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等方面加强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指导督促企事业单位加强安全管理。党委和政府其他有关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支持保障,共同推进安全发展。

3.健全联防联控机制

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担负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应急救援等工作的统筹协调职能,强化灾情信息管理、综合风险防范、事故灾害处置预案、群众生活救助、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健全工作规程,完善相关部门共享协调、信息报送和联防联治等机制,推动应急管理实现从安全生产监管向安全生产监管、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一体化综合协调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全灾种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转变,从应急资源分散管理向应急救援统一指挥、联合响应转变。强化上下协同,健全灾害事故分级响应制度,明确响应程序和处置工作流程,落实地方应对灾害事故的主体责任。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加强跨部门业务协同和灾情信息互联互通,构建应急管理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加的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强化区域协同,推动各县市区区域灾害事故联动协调处置机制。强化突发事件协同应对,形成市与县(市区)间、部门间、区域间通力协作的应急协同格局。

4.完善军地协同机制

建立军地应急预案对接机制,适时开展联合演练,确保军地应急预案无缝衔接。建立军地应急平台互联互通机制,在确保安全保密前提下,畅通应急信息、数据等共享、交换渠道,实现军地应急指挥平台有效对接。建立军地应急队伍联建共用机制,按照“结构合理、联建共用、各有侧重、功能互补”原则,充分发挥部队的突击队作用,统筹军地各类应急队伍建设,避免交叉编组、重复建设和多头指挥。建立军地应急联训联演机制,积极探索地方代培委培、军地联合培训等军地交流的训练方式,进一步磨合军地应急队伍协同处置能力。建立军地应急物资储备联动机制,充分共享军地各类应急物资、装备器材,建立协调分工、优势互补的军地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5.健全群防群治机制

将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打造技术服务互助互动平台,促进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技术装备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升,构建“互联网+智能安全”产业体系和安全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激活和规范专业技术服务市场。建立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制度,鼓励中小微企业订单式、协作式购买运用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建立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公示制度和由第三方实施的信用评定制度,严肃查处租借资质、违法挂靠、弄虚作假、垄断收费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二)推进建设应急管理法治体系

1加强法律法规学习

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活动月”、“全国防灾减灾日”、“119全国消防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以《安全生产法》为重点,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举办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推动在媒体开办安全生产频道或栏目完善安全生产新媒体传播体系,有力推动营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氛围,提升社会公众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

2深化应急管理执法改革

将法律法规赋予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的有关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工贸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以及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有关应急抢险和灾害救助、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以应急管理名义统一执法。应急管理部门内设机构和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联合实施行政检查,减少检查频次,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全面梳理、规范和精简执法事项,加强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事项管理。

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

1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制度

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要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企业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主要技术负责人负有安全生产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强化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一岗双责。建立企业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

加强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要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建立班组班前、班中、班后安全生产检查(即“一班三检”)、重点对象和重点部位安全生产检查(即“点检”)、作业区域安全生产巡查(即“巡检”),车间周安全生产检查、月安全生产大检查,企业月安全生产检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复工复产前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例检制度为补充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记录、通报、报告等重点环节的程序、方法和标准,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等方式,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2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1)非煤矿山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非煤矿山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源头治理,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非煤矿山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全面建成运行;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完善,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严格防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2)危险化学品严格禁止高风险化工项目准入全面排查管控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各环节存在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建立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自动预警机制和管理制度。推广应用泄漏检测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等先进技术方法,提升危险化学品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

3烟花爆竹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储存、运输各个环节顽瘴痼疾的整治力度,在经营、储存环节重点整治“下店上宅、前店后宅”、非法储存等现象;在运输环节重点整治非法运输、伪报瞒报、夹带走私等问题,依法查处邮寄烟花爆竹行为。强化流向信息化管理,督促企业完善烟花爆竹购买销售登记制度,全面安装并使用《烟花爆竹流向信息管理系统》,如实登记产品来源和去向信息;及时将烟花爆竹易制爆危险品的品种、数量及流向信息通过《湖南省易制爆流向信息系统》向公安部门备案。

4)工贸行业推动工贸企业建立较大风险辨识管控制度,引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模以上企业全面达到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5)消防安全深入推进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综合整治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生产经营门店等三类重点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实施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聚焦老旧小区、电动车、彩钢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城乡接合部、物流仓储等突出风险以及乡村火灾,分阶段开展排查整治,落实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加强教育、民政、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宗教、文物重点行业消防安全管理,推行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推广应用消防安全物联网监测、消防大数据分析研判等信息技术,推动建设基层消防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成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和城市消防大数据库。健全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体系建设,提升基层火灾防控能力,构建全民消防安全宣传培训体系,增加公民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提高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及自防自救能力。

3夯实安全基层基础

1)严格安全准入标准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机制。重点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和闭环管控,完善排查、整改、督办、销号、处罚等各环节管理台账。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跟踪督办,明确相关生产经营单位的整改任务、措施、时限以及牵头督办部门的责任,并向社会公布,无法整改的,要依法停产、关闭。

要建立安全生产领域职业、行业禁入制度,对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生产经营者依法实施相应的职业禁入,对事故发生负有重大责任的社会服务机构和人员在依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的同时,实施相应的行业禁入。严格安全准入制度,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严格高危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和产业政策,各级政府、开发区不得以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为由放宽对安全生产条件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格安全技术规范和安全质量标准,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备案。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领域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参照商业保险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政策,激励企业加强安全管理。

2)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

以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材、机械、轻工、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行业为重点,在全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重点行业企业到2025年底前全面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3)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构建以“知责、履责、尽责、问责”为重点的“四责”体系,形成人人知责、认真履责、个个尽责、严格问责的责任制建设新格局。在县试点推广实施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以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宣传教育、监管执法、应急管理“五项基础规范”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县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化建设。制定安全生产权责清单,强化专业安委会作用,推动各专业安委办发挥牵头职能作用,提高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能力

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

1健全减灾救灾体系

加强各种减灾救灾管理全过程的综合协调,强化资源统筹和工作协调。完善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减灾救灾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减灾委员会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强化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在灾情信息管理、综合风险防范、群众生活救助、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职能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主要灾种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机构的防范部署和应急指挥作用,充分发挥全有关部门和驻县部队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应急保障、抢险救援、医疗防疫、恢复重建、社会动员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建立各级减灾委员会与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森林防火指挥部等机构之间,以及与军队、武警部队之间的工作协同制度,健全工作规程。统筹谋划城市和农村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2建立自然灾害预警体系

通过采取风险防治措施,将工作重点转向灾前预防,建立完善专家咨询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快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基于本市常见灾情,建设空、地应急侦查平台,研究开发自然灾害致灾因子早期识别技术,编制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域及重点区域灾害风险图。通过获取自然灾害监测点的监控视频、现场位移、卫星遥感等信息,利用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提供的支撑能力,对海量、多源、多灾种的风险监测数据进行智能研判和趋势分析,实现自然灾害监测点的风险监测及预警,提升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预报预警能力。

3建立自然灾害救助体系

结合多发灾害类型、抢险救灾流程、物流路网体系完善物流网络、提高物流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实现路径。利用预签合同、灾害保险、征用补偿、设立基金等多种经济手段,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物资装备保障体系的相关措施。按功能将应急救援装备分类,加强不同灾种装备标准体系之间的互通。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配合机制,打造多层级一体化紧急运输网实现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内受灾人员得到初步救助,24小时内得到基本生活救助等目标。

4建立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体系

全面调查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灾、地震灾害等五大类自然灾害风险要素,重点对历史灾害发生和损失情况开展普查,对人口、农作物、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等重要承灾体开展调查。加强乡镇、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基层减灾能力调查,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突出五大类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区和重点行业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针对灾害易发频发、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易发和承灾体高敏感性、高脆弱性、设防不达标等重点隐患开展排查和识别,摸清全市灾害风险隐患底数。

5完善灾害风险预警和控制标准

提高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预测预报水平,是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迅速处置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的基础。加强自然灾害全过程监测,加大物联网、遥感、北斗等新技术应用,优化各类监测站网布局。建设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单灾种监测预警系统和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统筹应急管理、气象、水文、地震、地质、交通等监测资源和基础数据,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风险监测网络,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

加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完善跨部门、跨地域的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县灾害风险综合监测预警预报发布平台,形成统一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共享与开放服务。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明确信息发布流程和职责权限,精准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强化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精准发布能力,切实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精准度和覆盖面,确保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

6.落实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1)防汛抗旱

根据全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分布、水系特点,梳理已建防汛抗旱水利工程的现状情况,提出本区域不同类型地区防汛抗旱存在的风险点、风险区、风险工程。系统梳理、重点排查河流、山洪灾害、城市防洪、抗早供水等的风险隐患,建立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

2)森林防灭火

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灭火组织体系,明晰应急、林业、公安等部门职责,衔接好“防”与“救”的责任界线。加强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和信息共享机制。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配备配齐森林草原防灭火设施、物资、装备,救援物资定期(五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轮换更新。打造支森林消防专业队伍逐步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队伍的作战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森林防火“五进活动”(即:进林区、进社区、进校园、进村庄、进农户),提高全民防火意识。

3)地质灾害防治

建立灾前、灾时和灾后三个阶段分类别评估体系,通过与测绘、统计、地震、水利、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合作,建立完善灾害风险业务管理资料数据库。开展灾前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对事故多发地区地形地貌特征、灾害发生规律、风险隐患点分布、历史灾害信息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可能遭受灾害强度等级进行估量,摸清灾害风险底数。开展灾时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为充分调度抢险救灾能力提供可靠信息支撑。开展灾后的风险调查评估,全面估计灾害损失,科学安排灾后的重建。

着力强化应急救援力量

1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充分整合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抗震救灾指挥部、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等指挥机构职能,构建快捷高效的一体化指挥体系,大力提升应急管理统筹协调能力。围绕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细化全各有关部门 “防”与“救”的责任,研究制定全应急管理指挥体系、总体框架和层级分类,明晰应急指挥权限、理顺指挥关系、优化指挥流程。

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完成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加快建立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信息指挥中心,推进“互联网+安全监管+应急调度”,建立“线上”监管与“线下”现场执法协同机制。着力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突击应急救援队伍以及社会救援队伍四大队伍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2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切实强化应急队伍建设,依托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强化军地协同、政企协同,加强社会应急力量建设。采取政府主导、行业管理、部门调度方式建设统一管理机制,构建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按照“专兼结合、一专多能”的原则,推进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将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人员、装备、车辆等建设项目纳入重点项目规划

(六)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1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加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开展社区灾害风险识别和评估认定工作,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图和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加强城乡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规范管理,推进基层综合减灾示范乡镇、社区创建工作。规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维护技术标准将现有公园、广场、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或改造成应急避难场所,为受灾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的安置服务。

2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系统

研究出台财政保障、技术能力支持、救援基地建设等相关政策和措施。完善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准备、紧急救援、转移安置、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恢复重建、社会参与等环节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及运行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工作标准体系。按照目标精准化、措施精细化、协调机制化的要求,围绕发挥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伤亡抚恤、恢复重建、行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效应,提出一批有利于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财税、金融、信贷、保险等经济产业政策建议。充分发挥安责险防控风险的作用,突出事故预防服务功能。推进实施安责险,建立安保互动机制。

3.健全应急市场参与机制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群众自愿原则,探索研究多渠道、多层次、符合情的灾害风险分担机制,发挥保险等市场主体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培育发展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补偿制度,对征用单位和个人的应急物资、装备等及时予以补偿。建立应对灾害的金融支持体系,逐步形成财政支持下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推动市场力量有序参与应急管理,夯实应急管理的社会基础

大力弘扬应急安全文化

1加大应急教育培训力度

大力弘扬应急文化,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知识科普宣传教育,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网络。开发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应急科普读物、教材、动漫、游戏、影视剧等宣传教育产品,编制印发社区和家庭应急手册,发送公益短信,开展形式多样的风险隐患识别、自救互救演练等应急文化宣教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开发制作电视专题片、公开课、微视频、公益广告、“体验式”应急安全教育等多种形式,增强应急科普宣教的知识性、趣味性、交互性,加大公益宣传、警示教育力度,让应急和安全意识渗透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提高公众应急防护意识和能力。

2构建浓厚应急文化氛围

大力培育应急管理队伍文化。积极打造鲜明的“忠诚干净担 当、奉献拼搏有为、科学高效应急”应急管理队伍文化,展现应 急管理队伍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强化应急管理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深入宣传依法应急的重要意义,推动全社会树立应急管理法治信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使应急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广为人知,增强履行法律规定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性,实现依法应急、依法处置。加大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力度,号召广大人民群众举报安全隐患和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强化应急管理知识宣教和技能培养组织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干部、应急管理专家、安全培训机构专业教师、企业负责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有丰富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人员,深入乡镇、社区、各行业领域以及企业一线,给广大人民群众宣讲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应急救援等知识,普及生产生活安全知识,提升人民群众风险辨识、隐患排查治理、事故应急处置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

创新推动应急事业发展

1.优化应急指挥平台体系

建立应急救援基础数据普查及动态采集报送机制,按照中央和省里制定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的标准规范,实现应急指挥平台间的业务对接和数据共享,充实应急指挥平台监测预警、应急模拟演练和智能辅助决策等功能。建立覆盖全的应急通信网络和现场移动应急指挥系统,装配集通信、音视频图像传输、信息采集与处理于一体的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建立完善县应急指挥中心,强化组织指挥管理过程的集中领导、统一指挥,最大限度地调动部署、优化配置力量和资源,保证指挥优势的发挥。

3提升应急科技支撑水平

建立科技支撑应急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以提高自然灾害防灾防治能力重大需求为导向,推进实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以地质灾害、超标洪水、森林火灾、城市消防以及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为重点,推动新技术在重大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现场救援、应急保障等环节的实际应用,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各个环节的科技水平。

、重点项目

(一)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针对我应对灾害事故科技支撑明显不足的缺陷,对标国家、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和指挥科技化的要求,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建成立体化全息感知灾害事故的风险隐患监测系统、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系统和协同联动、专常兼备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立一套覆盖全县乡镇(场)、村,实现互联互通对接国家、省、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加快应急平台系统建设,推进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和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平台功能,提高指挥系统的先进性、使用性和安全性。整合各层级、各有关单位的应急资源,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大型应急装备和设备、风险源信息等基础数据库。项目投资15000万元。

(二)应急智慧安全系统

围绕自然灾害监测、城市安全监测、重点行业领域生产安全监测、区域风险隐患监测、应急救援现场实时动态监测等应用需求,通过物联感知、卫星感知、航空感知、视频感知途径,汇集各地、各部门感知信息,建设全域覆盖的感知网络,实现对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和危险行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动态监测,为多维度全面分析风险信息提供数据源。重点推进森林草原、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消防重点单位等领域和灾害事故现场感知端建设,接入水旱、地震、气象、地质灾害和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重大基础设施等行业领域感知,满足风险隐患和灾害事故数据的全面感知要求。项目投资27000万元。

(三)应急综合救援系统

按照国家应急能力建设要求,我县要建立一支100人以上的县级应急综合救援队伍和13支乡镇(场)300人以上的应急综合救援队伍,按标准建设相应的营房、训练基地、仓储设施,在林区要建设防火隔离带、瞭望台(观察点),配置相应的应急救援机具及办公设备。项目投资12000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领导,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常务副组长、其他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应急管理部门,统筹推进、指导规划各项重点任务和项目按时按要求完成。建立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整体协调推进的良性机制,确保规划全面推进落实。

(二)强化协调衔接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进一步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增强规划的引领力、约束力和执行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加强工作衔接,明确工作任务,分解工作目标,确立工作进度,压实工作责任,切实把工作做实做细,形成应急管理工作合力,确保规划的实施到位,确保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三)落实资金保障

制定完善适用于应急救援、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对规划的保障作用。将应急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计划,落实重点项目建成后的运行和维护资金保障。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源有序参与的多渠道应急管理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积极动员社会资金力量参与应急体系规划建设,促进应急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四)严格考核评估

加强督促检查和跟踪督办,围绕规划制定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应急管理绩效评估政策,统一绩效考核评估标准,制定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和重点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将执行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强化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完善考核、评估、激励和问责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及综合评估,按要求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保障全应急体系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顺利完成。


附件1应急体系“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规划表

所属领域

项目

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

地点

项目建设主体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开工
年份

竣工
年份

总投资
(亿元)

“十四五”
计划投资
(亿元)

备注

(一)应急救援

指挥系统

应急救援指挥

系统建设

新建

城步县

城步苗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

建立一套覆盖全县乡、村,实现互联互通对接国家省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加快应急平台系统建设、完善,整合应急资源,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大型应急装备和设备、风险源信息等基础数据库。

2021

2025

1.5

1.5

(二)应急智慧安全系统

应急智慧安全系统建设

新建

城步县

城步苗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

围绕自然灾害监测、城市安全监测、重点行业领域生产安全监测、区域风险隐患监测、应急救援现场实时动态监测等应用需求,通过物联感知、卫星感知、航空感知、视频感知途径,汇集各地、各部门感知信息,建设全域覆盖的感知网络,实现对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和危险行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动态监测,为多维度全面分析风险信息提供数据源。重点推进森林草原、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消防重点单位等领域和灾害事故现场感知端建设,接入水旱、地震、气象、地质灾害和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重大基础设施等行业领域感知,满足风险隐患和灾害事故数据的全面感知要求。

2021

2025

2.7

2.7

(三)应急综合救援系统

应急综合救援系统建设

新建

城步县

城步苗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

按照国家应急能力建设要求,我县要建立一支100人以上的县级应急综合救援队伍和13支乡镇(场)300人以上的应急综合救援队伍,按标准建设相应的营房、训练基地、仓储设施,在林区要建设防火隔离带、瞭望台(观察点),配置相应的应急救援机具及办公设备。

2021

2025

1.2

1.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主办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数据局
版权所有: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地址: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行政中心 邮编:422500 电话:0739-7360488
备案号:湘ICP备09015894号 网站标识码:4305290007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52902000013
主办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数据局